10月10号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民政助力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甘肃省民政部门在兜底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儿童关爱保护、残疾人福利、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情况。
据介绍,我省已连续14年提高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和补助水平,其中农村一、二类对象年补助水平分别达到4020元、3816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按照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分别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年6426元、7626元、8826元。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已全部超过省脱贫标准,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均实现了吃穿“两不愁”。
2018年以来,我省先后新建农村特困供养机构37个,在建养老机构总量达到80个,建成后将新增特困供养床位7000张。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共有农村特困供养机构196个,设置床位1.02万张,收住特困供养对象8654人,有效保障了特困对象集中供养需求。
与此同时,我省民政部门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目前,集中供养孤弃儿童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60元,社会散居孤弃儿童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有效保障了孤弃儿童基本生活。此外,全省共为45.7万名符合条件残疾人发放了两项补贴,发放资金6.18亿元,有效解决了困难残疾人群体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
甘肃台报道。
记者:王云海 杨蓉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何思哲
责编:王红岩
主编:李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