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甘肃新闻 > 正文
甘肃新闻|(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甘肃省加强盐碱地治理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

-1

点赞

评论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今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盐碱耕地改良、“以渔治碱”等多项措施推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试点工作,让撂荒的盐碱地得到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景泰县有着近26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化危害,其中重度盐碱地16万亩。为了让这些弃耕撂荒的盐碱地重新恢复生机,当地提出“以渔治碱”的思路。走进景泰县芦阳镇响水村,不长一寸庄稼的盐碱地已变身为波光粼粼的鱼塘。

按照“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思路,景泰县已发展鱼虾水产养殖户27家,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23万斤,实现产值5460余万元,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 目前已列入国家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年底前可完成50%建设任务。

今年,我省 财政列支专项资金5000万元, 在 金塔、高台、古浪、景泰、兰州新区开展5万亩省级试点。 古浪县在试点过程中,通过有机肥、调理剂、洗盐等技术,治理盐碱地1万亩。在古浪县新堡乡的耐盐碱植物筛选实验田,茄子、土豆、甜高粱、玉米等作物迎来了大丰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金塔县针对占全县耕地52.4%的盐碱耕地,探索研究了全营养矿质元素土壤调理剂加有机生态水溶肥改良盐碱、修复土壤、生产高品质健康农产品的技术模式,为生态健康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我省5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省级试点已全部建成, 通过探索“以种适地”“以地适种”治理模式,推广“排盐”“降盐”等6大技术模式,为我省下一步扩大治理范围, 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打下了基础 。

甘肃台报道。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记者:贾明华 马昱祺 梁镇云 方思楠

古浪融媒 熊皎

白银融媒 刘立博 卢昌来 列芳 付仲慧

编辑:姬 炘

责编:黄昕鹏

主编:毛丽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冷空气来了 甘肃省气温持续下降
  • 新闻晚高峰
  • 5小时前
  • 0
+1
靖远发现距今上亿年前恐龙足印
  • 新闻晚高峰
  • 5小时前
  • 0
+1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