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32°和东经104°交织的坐标上;在岷山与秦岭的交汇处,我们穿越森林秘境,探访熊猫家园。
拯救一个物种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护其所在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和物种内部遗传的多样性。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它的形象在1961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作为会标,至今没有改变过,成为一个经典和传奇。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到20岁,人工喂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数量稀少,作为“伞护动物”,保护价值极高。
1978年5月,国家以岷山东端摩天岭北坡为主要区域,建立了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任务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一个川甘两省相连的大熊猫栖息地,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熊猫故乡,也让孕育在这片土地的万物生灵有了一片完整的家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内的缺苞剑竹、龙头箭竹、糙花箭竹、团竹和青川箭竹等都是大熊猫爱吃的竹子,这片区域竹林多,是大熊猫比较容易出现的地方。因为竹林太密,我们只能凭经验循着兽径走。
野生动物大多对气味非常敏感,所以想要在野外拍摄到它们非常不容易。
摩天岭横亘在甘肃省最南端,由西向东,阻隔南北,山峰陡峭,高耸险峻,海拔最高处达四千多米,成为甘肃与四川的天然分界线。摩天岭的北坡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南坡则是四川片区,北坡陡峭,南坡相对平缓。这里因海拔不同分布着多种森林类型,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钻林”、“跑山”、“扎荒”,这是保护区工作人员们常说到的词语,也是他们工作的日常,体验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才真正理解了这三个词。林子太密,得猫腰钻;山太大,得靠跑;没有房子,只能在林子里找个合适的地方凑和睡下。
探访熊猫家园几天来,我们除了感受到熊猫家园里植物种类丰富,自然风光绝美,最多的还是做“铲屎官”。今天终于遇见了大熊猫的粪便。
大熊猫最初是食肉的,经过进化,现在99%的食物都是竹子,有时它们也会吃森林里的野果和竹鼠,因此大熊猫也被称为肉食目动物中的“素食主义者”。但它们的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大熊猫消化道比较短,没有盲肠,对竹子的消化率仅能达到17%。为了满足营养需要,它们每天需要花费十多个小时进食大量的竹子,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需要取食30—40千克的竹子。
四月的摩天岭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就又下起雨来。
这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我们的探访不得不暂时停下来。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李站长决定我们冒雨下山。摩天岭扎荒拍摄我们一行7人,现在需要紧急下山,这么多行李和设备成了问题。
雨太大,又连续下了两天,山洪汹涌,即使我们选择从比较平缓的四川片区的唐家河保护站下山,路也很不好走。
摩天岭拍摄的这几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野性的一面。各种生命在这里以最原始的样貌繁衍生息,珍稀而多样。
四月,美丽的高山杜鹃花悄然绽放,它孤傲地屹立在山巅,让初春的这片山林美艳无比。林子里的树开始萌发新叶,此时的新绿和淡黄引领动物们进入恋爱的季节。这是一年中动物们最快乐的日子,它们变得活跃、躁动,有些动物开始打斗,积蓄力量,争夺配偶,为壮大种群做好准备。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钟姊姣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