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往心里做,精准施策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把工作往细里做,倾心倾力助特殊群体拥抱美好未来。
让爱的阳光照耀千家万户,让爱的雨露滋润陇原人民。2023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结对,面对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沟通感情、心贴心共解难题,真正把温暖送到每一位关爱对象的心坎上。
在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患有听力和精神疾病的王英实现了就业,成为一名餐厅保洁员,除了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外,公司还为她缴纳“五险一金”。
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残疾人就业帮扶示范基地,目前已有10多名身有残疾的员工在此务工。公司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并落实各项福利待遇,鼓励和支持残疾职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残疾人就业时往往因身体条件受限面临诸多不便,为保障残疾人适岗就业,玉门市残联、人社等部门专门在“民营企业招聘月”“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等活动中,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今年24岁的王嘉伟由于先天肢体残疾,中药学专业毕业后在玉门市残联的帮助和推荐下,成为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收费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最基本途径。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因企制宜、因需设岗,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定向招聘残疾人,满足肢体、听力、言语等各类残疾人就业需求。截至目前,玉门市已有95名残疾人在国有企业就业,152名残疾人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
202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关爱对象实际困难和需求,设计了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四必到”等四个方面的关爱内容,用心用情解民忧,真帮实扶暖民心。
在景泰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残疾人证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个办理事项的申请,现在已经整合为“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实现了办事群众“一次提交、多次复用”。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景泰县残联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为残疾人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
除了就业帮扶外,景泰县残联还积极落实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制度,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心。
“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从机关走向基层,从城市走向农村,与关爱对象面对面交流谈心,真心实意认亲结亲,详细了解关爱对象家庭生活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做细做好基础工作,全力以赴纾困解难。
平凉市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实施中,始终坚持“用爱陪伴幸福成长、用情送去关怀温暖”的理念,针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帮学助教、医疗康复、心理抚慰、亲情关怀各个方面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同时,平凉教育部门择优选派1432名教师,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累计为1474名孤儿提供课程讲解和作业辅导3100多次。卫生健康部门积极选派1859名医护人员,累计为6717名关爱对象提供医疗建议、康复指导、送医陪护等服务8600多人(次)。
结对结真心,帮扶帮出情。家住静宁县八里镇红林村的罗富余,重度残疾,行动不便,在帮扶干部、社工人员、爱心人士的多方帮助下,精神饱满,生活井井有条。
静宁县通过创新“归雁平台+慈善协会”新模式,将归雁工程与“结对帮扶·爱心静宁”工程建设相结合,依托“归雁工程”全国微信工作群、驻外联络站等信息平台,搭建起一座座爱心“桥梁”,让温暖汇聚、爱心延伸。
平凉市通过探索建立帮学助教“一对一”、医疗康复“一对一”、心理抚慰“一对一”、亲情关怀“一对一”,“四个一对一”的帮扶机制,确保结对关爱全覆盖,有效激发了关爱活力、汇聚了关爱能量,形成了全社会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的浓厚氛围。
结对关爱行动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民生工程,是“爱心甘肃”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务实行动,是上门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自2023年“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共有25.1万名结对干部与26.7万名关爱对象结对。各级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37.46万人次、走访探视160.2万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6.05万个、帮办实事36.47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8716.84万元。
一句句简单话语,饱含深情与关爱;一项项具体帮扶工作,宛如暖阳温暖千家万户。通过开展结对关爱、结对帮扶,把爱心资源和力量投向社会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领域,做到诉求有人听、心结有人解、遇事有人管、政策有人讲、困难有人帮,用心用情,尽职尽责,切实把这项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实道德支撑。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贾 若
责编:黄昕鹏
主编:毛丽娟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