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点亮希望灯 撑起健康伞

+1

-1

点赞

评论0


自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6.2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迅速部署,社会各界鼎力相助,全力投入灾后重建。一年时间,积石山县将医疗和教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作,高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和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目前,重建及新建的231所中小学、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改善,群众就医更加便捷,健康更有保障。

一节以“家”字为切入点的书法课,在吹麻滩小学的课堂上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学生们对家和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积石山县第五中学的创客课堂上,超级轨道、智能物流等多项创客课程,让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了主动探索者与创造者。

现在,走进积石县的各中小学校,书法室、美术室、钢琴室、创客室、VR室、舞蹈室、图书室一应俱全。

坚固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的实验器材已成为积石山每个学校的标配。强硬件、补师资……新校园孕育着新希望,激发着新活力。

2024年9月,8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支教老师来到五一小学,他们用温暖的陪伴和鼓励,治愈孩子们的心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质量、教研结对、学生培养、办学条件6个方面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实现积石山231所学校“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下,积石山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希望的传递者,孩子们正意气奋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这两者如同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着积石山县向着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未来迈进。积石山县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诊疗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成为老百姓的坚强“医靠”;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及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为当地居民的健康福祉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这几天,大河家镇四堡子村村民马达吾感觉时常头晕目眩,随即联系了村医董国梅。接到求助电话后,村医董国梅准备好医疗设备和药品,马上前往村民家中。

经过初步检查,董国梅确定马达吾存在血压偏高的情况,并为其制定了初步的治疗方案。

在积石山,和董国梅一样的村医共有155人,他们除了日常的门诊工作,还肩负公共卫生任务,为村里的老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一年的灾后重建,积石山县安置点配套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卫生室、2个异地新建乡镇卫生院拔地而起。在大河家卫生院,口腔科、妇产科、眼科等门诊诊室、住院部井然有序排列,医疗设备先进齐全,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全套体检和基础病治疗。

现在,积石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协同县级公立医院三级联动的转诊体系正在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转大医院”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基础设施充分保证,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在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来自济南的专家孙启峰今天已经完成了3台手术。

东西部协作中,山东省济南市卫健委“组团式”帮扶七名专家积极开展医疗工作,并在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骨科椎间孔镜、麻醉科自体输血机等新设备,引进运用颈内静脉穿刺新入路等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院的诊疗救治能力。

震后一年,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积石山县累计引进医疗帮扶专家243人,进修培养医疗人才累计253人;用于卫健系统灾后恢复维修加固及重建新建总投资30565万元。如今的积石山,一座座崭新的医疗机构拔地而起,一支支专业的医疗团队茁壮成长,医疗体系日益完善,看病难、看病远正逐步成为过去,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教育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之路,医疗的温暖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安宁。医疗和教育生发出大爱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群众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震后一年,积石山县正朝着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未来稳步前进。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 丹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冷空气来了 甘肃省气温持续下降
  • 新闻晚高峰
  • 5小时前
  • 0
+1
靖远发现距今上亿年前恐龙足印
  • 新闻晚高峰
  • 5小时前
  • 0
+1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