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律动陇原风华盛

+1

-1

点赞

评论0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

千里戈壁,风车林立,奏响绿色能源交响曲。

75年沧桑巨变,新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地处西北腹地的甘肃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紧跟新中国成长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喜人气象。放眼陇原大地,戈壁滩上,“蓝色海洋”铺天盖地,“白色森林”拔地而起;乡间沃野,万亩良田成方成片,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甘肃,在新中国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前行,谱写了一曲与时俱进的发展赞歌。

本台记者 王萌:这里是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十多年前,这里还被称为烂泥沟,过去的元古堆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看一看。

这是当年元古堆村里的道路,狭窄崎岖,坑坑洼洼。晴天时走在路上便会扬起黄土;雨天呢,则是泥泞不堪,雨水都积聚在坑洼处,形成一个个小水潭,走在路上鞋子和裤脚都会沾满泥巴。不仅是土路,还有土墙、土房子,窗户小采光差,为了保持稳定性村民们有时还需要用木棍来撑着墙体,防止房屋倒塌。那当年村民们的屋子里面又有些什么呢?

这就是当年很多村民们家里的场景,土炕、煤油灯,木椅板凳,在这边有一个特殊的生活物件,就是这个四四方方的小板凳,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木雨鞋、土炕、独轮车……随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曾经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已经成为凝固在村史馆里的记忆,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如今的元古堆,又是一副怎样的模样?

科技走进乡村,为元古堆村的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不仅是马铃薯升级,元古堆村还积极发展中药材、百合、食用菌种植……从土里刨粮到土中寻“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不再被大山围困。松林鹿苑、木桥栈道……曾经的烂泥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从不可能到可能,从旧貌到新颜,元古堆以全新的模样来到我们的眼前,时光见证村庄的美丽蜕变,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贫困走向富足。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甘肃中部地区曾因干旱有“苦甲天下”之称。将黄河支流洮河之水引至陇中,是当地半个多世纪来的心愿。

2014年之前,姚集村的八百多人靠着水窖里存下的雨水和附近十眼泉水生活。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的人们尝试开山挖隧没有成功,2006年工程重启,但六年后却因为山里泥浆一样的地质结构,再次被迫中断。

困难重重,但“引洮河水”的工程停不得。2013年春节期间,20多名专家赶到了施工现场,就是为了攻克“卡脖子”的难题。

清水如同甘霖,滋润了甘肃全省四分之一的人口,困扰了当地半个多世纪的吃水难题终于解决。活水来,百业兴。原本的光山秃岭,如今已经培育出了成片的粮食和果树。

从穷山沟到绿富美,广袤乡野之中,一个个美丽乡村破茧成蝶。而在河西走廊,曾经的“戈壁油城”也在转型与变革中迎来新生。

本台记者 刘晓晨当地人告诉我,要了解玉门的发展,一定要去一趟老城区。这里距离玉门新城七十公里,时光却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多年前。看,这是原来的工人俱乐部,这是报社、理发店、百货店、还有钟楼,走在这里,就好像穿越进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玉门因油而设,因油而兴。1957年,这里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带着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人们从全国各地而来,投身到火热的石油开采事业中。以玉门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玉门石油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玉门风光不在,那么这座城市最新的出路在哪里,“铁人精神”是否又能够带来新的奇迹呢?

本台记者 刘晓晨听这呼呼的风声,就是玉门找到的新宝藏。这里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我身后的这四座小风机,建成于1996年,又被称为“四小天鹅”,就是从这里,玉门拉开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序幕。

随风而起,逐光而行。从风电开始,光伏、光热甚至氢能,各种绿色新能源在这里建起了试验场。进入到新时代,玉门更是加快了“追风逐日”的脚步,一个个超大型项目落地,短短十一年间,就建成风电、光伏场区40个,安装风机803台,各类绿色电力装机总量达到382.8万千瓦,超过了两个刘家峡水电站。而在“风”“光”之外,玉门市还在开辟另一条赛道。

本台记者 刘晓晨这里就是生产这种反射镜的工厂。您是否发现画面中的我有点不一样呢?其实,这才是真实的我。您是不是也分不清现实和镜子中的世界了?这个镜子的反射率,已经高达95%,什么概念呢?我们用的镜子,反射率大概只有70%。这种镜子的关键在于一种光热超白浮法玻璃,过去这种玻璃一直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企业经过了一年多的技术攻关,才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够量产。

不仅仅是光热玻璃实现本土制造,风机叶片、风电塔筒、光伏支架等相关装备也可以在玉门一站式配齐,新能源试验场也变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场。2023年,玉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累计达32.8亿元,玉门的绿色能源已经如同当年的石油一样,进入到全国的能源大动脉中。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到“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勃发,玉门“追风逐日、风光无限”的景象是甘肃产业转型升级,向新求质的缩影。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致力于经济发展,甘肃追赶的步伐越来越快;聚焦民生实事,甘肃人民幸福的成色越来越亮。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甘肃正在加速崛起,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

从积贫积弱到美丽富足的乡村,从瓶颈制约到优势产业支撑,翻开历史画卷,一代又一代陇原儿女拼搏进取,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出了光辉灿烂的篇章。风生水起逐浪高,砥砺奋进正当时。新征程,甘肃将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斗志和干劲,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姬 炘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