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寻找乡村蝶变的密码(五)羚北田园香拉村

+1

-1

收藏

评论0


昔日落后村庄,如今变了模样。寻找乡村蝶变的密码,走进甘南合作香拉村,探寻乡村之美,感受产业振兴。

正值金秋时节,走进甘南合作香拉村,沉甸甸的青稞穗在风中摇曳,干净整洁的村庄入画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幅村美、人和、业兴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但是,这个让大家觉得各方面很不错的小村庄曾经是一个人畜混居、经济垫底、管理混乱的落后村。香拉村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访香拉村的蝶变密码。

清风徐徐,陌上花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依山而建,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彩虹路通向家门,大片大片的青稞田在风中摇曳,不时发出麦穗碰撞的声音。这里便是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在游客三五成群徜徉乡头村尾时,臧家汉子娘七合塔和妻子却忙得不亦乐乎。临近中午,他的东更央启庄园已经坐满了前来打卡的游客。藏家乐就开在村里开发的旅游线路旁边,紧挨着国道。便利的地理位置、装修精致的二层木质藏楼以及特色藏餐让娘七合塔的藏家乐格外受欢迎。

将羊肉馅放进包子皮,用手快速捏制,配合调好的辣椒、蒜泥和醋,一盘盘软嫩可口的藏族特色美味在柴火的烤炙下出屉,这便是东更央启庄园最受欢迎的特色菜——藏包。其形如宝瓶,又似莲花盛开,造型考究,不腥不腻,令人称绝。从2019年开业到现在,娘七合塔不断在藏家乐经营上下功夫,开发出不少藏式美食。菜单上糌粑、酥油茶和青棵酒也备受游客青睐。

藏族饰品全方位点缀的客厅、美味可口的藏餐,让娘七合塔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娘七合塔说的石总名叫石磊,5年前,石磊从兰州带着自己的团队参与到了甘南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在合作市委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石磊和卡加曼乡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后,在香拉村成立公司,流转了土地,种植了饲草,搞起了养殖。

公司要扩大饲草种植规模,打破耕地界限、流转土地、统一连片机械化耕作,当地群众并不理解,反对声很多,推进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于是,石磊到合作市农业农村局调取分田分地的原始影像资料,聘请专业的测绘队伍,重新进行测绘。拿着这些资料和数据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仅完的卡一户石磊就去了3次。

一次次面对面的耐心沟通,一次次心与心的碰撞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磊团队的坚持下,公司“小田”变成了“大田”,产业规模也越做越大。

截至目前,公司流转土地1400亩,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100多户农牧户增收致富。随着公司的一步步做大,如今在大规模饲草种植的基础上,他们开始尝试养殖牦牛。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饲草营养搭配不均、喂养不当,牦牛养殖一开始就遭遇了困难,引进的400多头牦牛,每天都有死亡,损失惨重。

正是两人的这次会面,石磊重燃了牦牛养殖的希望。

今年年初,陈国顺带领研究生团队正式入驻合作市绿丰源草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适合甘南地区牦牛育肥的一系列饲料研发。在最初的三个月,新品种反复试验没有结果,遭遇科研瓶颈的陈国顺决定在现有饲料配方基础上,结合甘南地区青稞、燕麦、黑麦等饲草资源,主选甘南当地的药材及边角料,进行分组试验,通过对比,选择真正适合本地的饲料配方。

在陈国顺团队的努力下,不仅饲草营养搭配问题解决了,每吨饲草的成本还下降了56.3元钱。如今,这家公司已成长为当地的草牧养殖业龙头企业。但石磊始终觉得企业家的责任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创造幸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香拉村依托合作市委市政府建设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旅游山庄休闲、百亩花海观光、牦牛繁育、青贮饲料加工、设施农业建设、藏药开发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村庄发展的潜力更大了,劲头更足了,投资商的兴趣也更浓了。

如今村里面的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收入提高了,村里不仅建起了老年活动室、儿童阅览室,群众还自发在家门口办起了民俗文化馆。

夕阳西下,一曲锅庄舞尽显藏式风情,也展现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家富了,农民乐了。香拉人的日子过得闲适而充盈。昔日的“穷山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也成为了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样板村。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窦维娟

责编:王学睿

主编:王 娟

监制:杨柱周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