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悦听 | 陇原红色记忆——杨克明

+1

-1

收藏

评论0

大家好,我是姚茵,今天的"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陇原红色记忆》,为您分享杨克明的故事。

杨克明,原名陶正,曾用名陶树臣、洪陶尔、洪涛,出生于原四川省涪陵县罗家庙(今属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青风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921 年,陶正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立涪陵第四中学。陶正和不少进步青年学生,在校园呼吸到新文化的气息,对中国社会的命运有了新的认识。

1924 年 8 月,四川早期共产党员、共青团重庆地委负责人童庸生由重庆到涪陵,任省立四中国文教师。陶正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积极参加童庸生所领导的声讨日轮“德阳丸”惨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拥护孙中山北上,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反对军阀横征暴敛等一系列活动。由于他认识深刻,思想活跃,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

1926 年春,新的省委和军委,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陶正到四川涪陵、丰都、石柱、高镇、忠县等地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年秋天,陶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陶正在家乡建立了第一支农民武装,开展反封建斗争。他率领精干武装 30 余人,一举击毙了恶霸地主黄汉清,方圆百里,为之震动。国民党涪陵县政府派人四处寻捕陶正,并悬重赏通缉。陶正为免遭毒手,化名洪涛、洪陶尔,继续奔走革命。

1930 年夏,党派陶正到四川营山等地农村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农会,组织农民武装。陶正化名杨克明,装成做布匹生意的商贩,人称杨布客。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安化场,杨克明组织农民斗争了两家土豪财主,打死团丁数人,群众受到了教育和鼓舞,革命斗争的烈火很快从安化场燃烧到了周边广大农村。

1932 年夏,省委将中共梁山中心县委改为中共梁 (山)达(县)中心县委,杨克明任县委书记。杨克明把工作重心由白山转到川东游击区,并输送一些党员配合王维舟领导的川东红军游击军开展游击斗争,坚持和发展了川东游击根据地。通过努力,达县、宣汉等地党的组织成了农村革命活动的坚强堡垒,为川东游击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1932 年 12 月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通江,根据四川省委的指示,梁达中心县委决定:动员一切力量,大力发展群众组织,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根据地。

1933 年 10 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宣(汉)达(县)战役时,王维舟、杨克明指挥川东游击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 3 个县城和城口县西部地区,牵制了敌人 2 个师的兵力。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杨克明深入到宣(汉)、达(县)交界处的 10 多个乡镇,动员群众参军。尤其在达县的几个乡,短短数天就组织了几千人参加游击队,整个川东地区不到 10 天,武装起来的游击队达 3 万余人,群众的革命情绪更加高涨,红四方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10 月底,川东游击军在宣汉县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 33 军,杨克明任军政治委员。他在加强部队政治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粉碎敌人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杨克明

1934 年 4 月,在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红 33 军在万源罗文坝、长坝一带担任万源方向涌泉寺的防御任务。因反对张国焘错误的“肃反”政策,杨克明被撤去红 33 军政委职务,调任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当干事。不久,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政委、独立师师长。

1935 年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开始长征。途中,红33 军和红 5 军合编,杨克明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他十分注意部队的团结教育,号召原红 33军干部、战士积极学习红一方面军的作战经验、政治工作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部队翻越雪山,过草地时,他对政治工作抓得更紧,通过各种形式向部队进行宣传鼓动,使部队保持着饱满旺盛的革命热情。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全面结束了长征。下旬,红四方面军所属红 5 军、9 军、30 军及总部机关、直属部队共 21800余人,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西渡黄河,后组成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地区,与国民党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杨克明任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 5 军政治部主任,与董振堂等率领部队从祁连山东端开始,沿河西走廊一路血战。1937 年元旦,董振堂、杨克明率红 5 军一部约 2000 人攻占高台县城。高台守敌保安团、民团武装及县党政人员 1400 多人全部投降,一部分还接受了红军的改编。

从 1937 年 1 月 12 日起,敌人趁高台守军力量薄弱,且与主力配合困难之机,纠集 5 个骑兵旅、2 个步兵旅以及炮兵团、民团共2 万余人,蜂拥而来。敌人一方面采取步步为营,层层包围的办法,逐步向高台县城进逼,另一方面以一部钳制临泽地区红军部队,切断红军支援高台的通道。1 月 20 日晨,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集中全部兵力,用人海战术从四面八方向高台县城发起猛烈进攻。面对凶恶的敌人,杨克明、董振堂镇静自若,严密组织、顽强抵抗。但红军战士极度疲惫,孤军奋战,人员伤亡较大,弹药消耗严重,得不到一点补给,城墙在敌人炮火猛烈轰击下坍塌,红军在城墙缺口逐一和敌人展开争夺战。敌人凭借人数优势冲进城内,杨克明提着两支手枪阻击敌人,最终子弹打光,英勇牺牲,年仅 31 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高台死难烈士,当地政府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为杨克明、董振堂专门修了纪念碑,以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代。杨克明烈士纪念碑的对联写着:“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共产党员网

主播:姚茵

编辑:吕星艳

责编:刘宇红

主编:马梅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