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牛栏边有群国门守护者

+1

-1

收藏

评论0

春节前夕,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左右。在天津市宁河区一处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里,天津海关所属宁河海关查检科青年关员韩勃正在对一批进境种牛采血。

天津口岸是我国主要的种用大中动物进境口岸之一。目前,天津口岸的大动物全都在宁河海关完成隔离检疫工作。进境种用大中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专业性强、程序多、时间长,相关工作人员需随时待命。

对韩勃所在的15人监管团队而言,节假日驻场监管是家常便饭。韩勃在牛栏旁熟练地掀起牛尾巴,一边提防着牛随时可能踢出的后蹄,一边看准时机,将手中的针头稳稳地扎进牛尾静脉。顿时,鲜红的血液流入采血管中,3秒后,牛血注满采血管,采血完成。

与此同时,他的搭档用扫描棒在牛耳周围轻轻一划,伴随着扫描棒发出“嘀嘀”声,打印机“吐”出带有耳号的标签。韩勃熟练地撕去背胶,贴在刚才完成的血样管上,将血样管放在试管架上并依次排好。

这样的工作他们已持续进行了4天,为近6000头进境种牛完成了采血工作,这些血液样本随后被送往实验室,做进一步疫病检测。

进境动物种类很多,韩勃与牛打交道的时间最长。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地在牛栏间穿梭巡回,一些种牛性格暴躁,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敏感,经常上蹿下跳。

“隔离检疫环节对于海关守护国门生物安全、保护国内畜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韩勃说,其间需要逐一采集动物血液样本送实验室检测,一旦检出动物患有疫病,要立即采取对应措施。这就要求海关关员必须45天连续驻场临床观察。

谈起种牛检疫的每一步,韩勃如数家珍。他对记者说,每头牛在耳朵上都钉着一个耳号,相当于牛的身份证号。给牛采集的血样,必须与牛的“身份证”一一对应。

“以前,我们用眼看手抄的方式,边采血边记录耳号,速度比较慢。有时遇到牛耳号不清晰、磨损缺失的情况,就只能翻找底账,运用‘排除法’查询。”韩勃回忆,为了弄清一头牛的耳号,全科人员可能要倒查一整天,费时费力。

近几年,海关总署推广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辅助进境种牛检疫工作,牛在钉耳号的同时,加钉含有耳号信息的电子标牌,电子标牌能够发射短波,“我们只需用射频识别设备靠近轻轻一划,就能读取电子信号,掌握耳号信息,再连上打印机,就能在采血的同时秒打标签了”。

这几年,韩勃带领团队完成了对数以万计的种牛和2.7万多只(羽)各类陆生观赏动物的隔离检疫工作。韩勃身上肯钻研、肯付出的韧劲影响了很多年轻人,他的团队也荣获天津市“青年文明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王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思婧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