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强信心 看发展丨追着春光赶农时——我市有力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及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

+1

-1

收藏

评论0

不负春光好,最美阡陌间。

春耕时节,行走平凉大地,随处可见农民抢抓农时、整地播种、运送农资、除草施肥的身影。放眼望去,田间地头,翻耕机隆隆作响;温室大棚,蔬果幼苗茁壮成长,到处是忙春耕、备春耕的热闹繁忙景象。

图片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一号文件”部署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抢抓农时节点,早谋划、早启动,推动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万象“耕”新不负春不误农时忙春耕  农时催人忙,田间“绿”春光。高标准农田建设、顶凌覆膜、小麦春管、蔬菜育苗……广袤田野上,处处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播种着丰收的希望。

图片

3月底,在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村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20多台铲车、挖掘机、拖拉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原来都是种小田,现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后,把这些小田都变成了大田,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增加单产、增加收入,群众都很高兴。”柳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杨建红告诉记者。

今年灵台县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涉及3个乡镇16个村。项目以“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行”为目标,通过田块“小并大”整治,将原来碎片化耕地合并,同时落实表土剥离、熟土还田、机耕深翻、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建成高标准农田。

春耕农忙时节,崆峒区崆峒镇各个村委会热闹非凡,村民们有条不紊地领取政府补贴的加厚地膜。“政府的惠农政策真是好。”“就是就是,发的这个地膜,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遏制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粮食种植产量。”村民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

走进镇里各农资经销店,农膜、化肥、农药及各类种子等农资被摆放得满满当当,前来购买农资的群众络绎不绝。“现在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每天都有群众过来购买,店里农资储备齐全,可以满足周边农户的需要。”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镇执法队也会时不时督促检查各农资销售门店,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抓好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今年,我市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抢抓墒情、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抓好春耕生产,有力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制定印发了《2024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平凉市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平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平凉市2024年春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重点任务,健全完善政策、补贴、保险“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开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精量密植栽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抓建“保护、扩繁、试验”三类基地,集中力量,高质高效推进顶凌覆膜,有序开展田间管理,密切关注、及时研判气象灾害天气变化,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动员农户积极参保,掀起春耕备耕热潮,为全市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全市300万亩春播计划全面落实,春耕生产有力有序推进,目前春播各类农作物85.79万亩;共调备化肥14.79万吨、种子15.42万吨、农膜1.13万吨、有机肥12.49万吨、农药44.34吨;覆膜面积88.17万亩;全市承保开花类作物46.13万亩,全部完成承保任务。

特色产业强村富民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走进崆峒区大寨乡废弃窑洞生态养殖小区,整洁的窑洞、整齐的牛槽、标准化的牛棚映入眼帘,村民在牛圈里忙着清理牛舍、添草加料,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悠闲地甩着尾巴,晒太阳、吃草料。养殖小区功能区域完备清晰,现代化机械设备齐全。

图片

“我原来在家里养了50多头牛,搬到这儿后养到了100头,后面还想扩大规模。这里散跑场很大,牛活动量增加了,长得也快了。干草棚、青贮池等配套设施很到位,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通了动力电,真是个养牛的好地方。”大寨乡赵塬村养牛大户金六三说。  

近年来,崆峒区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农增收的“首位产业”来抓,全力实施饲草供给、种群培育、增量扩群、加工增效、交易营销、循环发展、品牌打造七大工程,力争到2026年底,全区牛饲养量达到31万头以上,出栏量达到15万头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平凉红牛产业作为强市富民的战略主导产业,2023年,平凉红牛品牌及产品荣获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最受关注品牌”“最受关注产品”、2023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畜牧类100强、2023中国畜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传播奖”等奖项,经兰州大学评估,“平凉红牛”品牌价值达222.77亿元。至2023年底,全市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103.13万头、44.11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160亿元。  

3月初,崆峒区柳湖镇新李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已经开始忙碌,平地、翻耕、除草、施肥、定植……记者了解到,新李村现有蔬菜大棚480座,种植面积达850亩,混合种植了西北地区适用的勺勺菜、菠菜、西红柿、辣椒、萝卜等时令蔬菜,每座大棚可给种菜群众带来1.5万到2万元的经济效益。  

“今年,我们将紧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创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改革赋能、科技推广‘三项’保障,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崆峒贡献‘三农’力量。”崆峒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紧盯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万千百十”养牛工程、苹果“十大转型”行动和设施蔬菜“五化”发展,联合市林草局、畜牧兽医局拟定《平凉市“牛果菜薯药”五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方案(2024-2025)》,启动崆峒区国家级和泾川县、灵台县、华亭市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一季度,全市种植蔬菜3.17万亩、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8.43%和8.13%;牛、猪出栏分别达到10.4万头、22.8万头,同比增长7.8%和0.93%。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幸福生活入画来  

一物一景,清新和美,一帧一画,充满诗意。  

漫步庄浪县赵墩乡,村景焕发新颜,新风扑面而来。连日来,赵墩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活动中,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志愿者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清塌方、补缺口、洁路面、疏边沟、培路肩、铲杂草、扫落叶等措施,集中对公路沿线、村组干道、村庄巷道、河道沟渠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彻底解决路域脏乱差的问题;同时,按照清死树、修侧枝、剪长枝的要求,对道路两旁的行道树进行规范有序地修剪塑形。“这一段时间,村民专门对庄前庄后的环境卫生以及道路两旁的卫生进行大整治。整治以后,出行各方面方便,看起来也好了,卫生也整洁了。”赵墩乡裴堡村村民程达志说。

图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塑形”工程,也是乡村治理的“铸魂”行动,我市各个乡村都在行动。  

“木家坡村着力在谋准村庄规划、拆除危残建筑、建出田园乡愁、管好文明新村、用活要素支撑五个方面做文章,因地制宜规划了‘一心、四区、五园’村庄发展布局,有效提升了村庄宜居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甘肃省级“和美乡村”崇信县柏树镇木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路喜秀介绍。  

“按照省市总体部署,今年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和‘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从1月全面启动。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乡村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指导乡镇以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为创建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创建方案,规划创建路线图。”泾川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步步是风景、村村有示范。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中,我市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定位,谋划抓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48个,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0个以上,市级和美乡村50个,已逐村制定创建计划,全面动工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深入开展“三清一改”行动,全市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万吨,清理农村违(危)建0.58万处,整齐堆放生产生活资料0.36万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力做好户厕改造,统筹开展资金落实、方案制定、模式选择、农户动员、技术培训、建材采购等工作,目前已启动建设。  

春和景明,躬身稼穑的人们正辛勤耕耘,奏响振兴的旋律。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我市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围绕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美丽家园,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推动产业全链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平凉实践。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丁小凤


来源:平凉日报

编辑:杨 丹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