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聚国内 > 正文
28载“触网”推广 28载陪伴成长——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侧记

+1

-1

收藏

评论0

5月下旬的合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在安徽省体育局训练基地的网球场内,时不时传来挥拍接球声,一旁还有叫好、喊“加油”的声音,气氛非常热烈。

这是第19届“古井贡杯”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的现场。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已走过28个春秋,这一届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吸引了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32支代表队96家媒体的232名选手报名。

1996年,时任中国体育记协副主席、中国体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的万伯翱和《浙江日报》总编辑江坪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新闻界网球赛。

在这届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开幕后,本项赛事发起人、组委会主任万伯翱便拿起球拍走上赛场,完成了一场男子双打比赛。81岁仍坚持锻炼的万伯翱认为,新闻界笔耕不辍的记者们也需要强身健体,只有参与体育活动,才能写出更好的报道。

回顾28年前的首届比赛,万伯翱说:“已不可同日而语。第一届只有20多名参赛选手,现在已发展到200多名。”在他看来,这届比赛之所以能创新高,是人们愈发关注到健身的重要性,适当健身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坚持工作、写好文章,而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也在推动网球项目从小众走向大众。

见证着网球运动变化的,还有首届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的第一位男单冠军章新民,今年已67岁。40多年前就开始接触网球运动的他,亲身经历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最初打网球的人少,我们就经常去找浙江大学的海归教授们一起打球。”曾在《浙江日报》就职的章新民说,现在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的章新民早已不在意比赛的输赢,而是感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

和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样,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走上赛场,但网球的独特魅力仍吸引着许多元老级选手参与。因此,本届比赛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双打及男子青年组、中年组、元老组和元老表演组双打共六个项目。网球运动的老少皆宜,由此可见一斑。

《重庆日报》的庞遵萍是一名“80后”,20多岁开始接触网球后便成为资深网球迷,从2018年开始参与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每次比赛,媒体同行都会相互交流,不仅拓宽了眼界,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她说。

28年来,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已发展为全国新闻界举办届数最多的一项传统体育赛事,成为新闻界网球爱好者以球会友、切磋球技、交流心得的节日。明年,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将迎来第20届比赛,组委会与选手们共同期待,能将网球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杜金阳

责编:许玲芳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