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钢城铝谷 交响丝路

+1

-1

点赞

评论1


工业城市转型,关键在产业重构;产业集群崛起,核心在精准招商。当河西走廊的劲风吹动钢花与铝液共舞,一座因钢而生的城市,正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版图。从氧化铝原料空白到终端铝材全覆盖,从单一钢铁支柱到钢铝双轮驱动,嘉峪关如何用十年时间构建起千亿级铝产业集群?让我们走进这座关城,探究其“以链聚产”的发展路径和招商密码。

嘉峪关,因关得名,因企设市,这座“戈壁钢城”将酒钢集团的产业势能与城市发展动能深度耦合,独创“钢铝双链主驱动+政府护航”招商机制,东兴铝业135万吨电解铝项目立项,成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电解铝企业,书写“再造一个酒钢”的时代答卷。

这些看似普通的碳块,实则是铝电解的核心——预焙阳极。针对铝产业链“上游无粮、中游缺芯、下游少器”的痛点,嘉峪关建立“链主开单、政府接单、专班跟单”闭环体系,电解铝项目立项的同时,同步启动预焙阳极、氧化铝配套项目招商,实现“主体项目落地即配套”的产业生态。

招商引资的齿轮与产业转型的时针紧密咬合,面对西北商用预焙阳极的空白,嘉峪关用电解槽施工进度表倒推阳极项目工期,创新“地企共建共享”模式,最终促成西北最大碳素阳极基地落地嘉峪关。

索通预焙阳极不仅配套酒钢东兴铝业135万吨电解铝产能,更让西北地区告别了商用阳极依赖外运的历史,这也正是嘉峪关“地企联合招商”的经典案例。

中游强芯,嘉峪关精准打破铝产业链关键梗阻,打造“阳极黑金、铝液银流”的垂直配套体系,作为西北首个专业阳极供应商,索通与东兴铝业“背靠背”建设的连廊运输系统,每年节省物流成本300万元,创造了从原料到电解铝零运费的产业协作范式。

下游裂变,嘉峪关创新“铝水不落地”招商模式,吸引6家铝制品加工企业,形成95%铝液就地转化能力,铭翔铝业更是创造了7个月建成投产的“嘉峪关速度”。

东兴铝业的出铝抬包刚刚将火红铝液注入运输通道,隔壁的铭翔铝业就已将其铸成高端铝棒。铝制品加工企业沿电解铝车间呈“卫星式”排布,这种上下游车间“墙挨墙”的布局,使铝液转运时间压缩至8分钟,能耗降低15%,铝液在这里实现了“分钟制转化”。

在嘉峪关工业园区,铝产业链的“破圈”故事持续上演。聚焦铝产业链“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三大环节,嘉峪关量身定制“补链三法”,除了中游强芯、下游裂变,当地集中力量进行上游破冰,针对氧化铝外购成本高的瓶颈,以煤价区位差、运输成本差等招商优势,最终,河北600万吨氧化铝项目扎根戈壁。

祁连山脚下,昔日运输铁矿的专线铁路,如今满载着银光璀璨的铝锭驶向全国;曾经单一的钢铁厂区,已崛起全球首条500KA铝电解槽智能化生产线。从氧化铝保供基地到高端铝材加工园,从预焙阳极“心脏跳动”到铝液直供流水线,一幅铝业全产业链的壮阔图景正在丝路要塞徐徐展开。

从“钢的城”到“铝的谷”,从“一业独大”到“双链共舞”,嘉峪关用铝全产业链的闭环发展,破解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难题。当地企联合招商打破行政壁垒,产业链精准招商激活链式反应,专班护航创造建设奇迹,这座丝路关城创造了引进一个链主、激活一条产业链、崛起一个产业集群的戈壁奇迹。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 丹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