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引活水,凤栖陇之南。
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如何,底气何在?其中的关键一招是招商引资,要看招商引资的实招硬不硬、实效好不好。陇南资源丰饶,产业结构稳,发展韧劲足。这两年,陇南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81.66%,综合考评为全省第三名。如何“引进来”,下好“一盘棋”,我们来解码陇南招商的锦囊妙计。
这间会议室里,来自北京的招商运营团队,正商讨着武都万象景区万象街的招租情况。对于意愿入驻的商户,团队内部意见不同。
一个文旅项目,可以没有知名商家,但一定不能没有特色。团队负责人姚忠华力排众议,否决了不符合条件的招租意向。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万象街就要“开街”运营了,招商中心的墙上挂起了倒计时,团队招租进入了冲刺阶段,商户装修也在紧锣密鼓展开。
这张工期进度表上,熊猫馆的装修施工正按计划完成。而对于团队来说,招租和装修同步展开,也带来不小的压力。最初招租的效果不理想,他们立马转变思路,用网络和地推吸引流量,这一招就打开了局面,吸引远近而来的商户入驻万象街。
让万象街成为一条串联文化交流、商业繁茂的纽带。金黄的橄榄油、地道的中药材,万象街沿街的商家林立,从文创产品到文化IP,团队量身打造“新装”,还设计了内涵丰富的商业元素,让老街焕然一新。如今,特色鲜明的万象街,不仅成了武都区的新名片,更是当地文旅融合的新赛道。
武都山水环绕,风景秀美,发展文旅产业有先天优势,也在探索中谋求新的突破。如何让山水资源“变现”,一直是当地政府思考的重要课题。2021年,万象大景区的规划呼之欲出,一条串联起万象洞、千坝草原、姚寨沟等文旅载体的产业链,重塑了文旅融合的新格局,也打开了产城融合的“盲盒”。
就在当年,紧随万象大景区的启动建设,招商引资也拉开了架势。而面对发展新形势,招什么、怎么引?武都招商发生了“矢量变化”,并不仅仅是看数量、看体量,更多是着眼产业发展的长远价值。由此,在文旅康养这条产业链上,“金凤凰”如约而至,“引进来”也就有了更多的新叙事。
2014年,厉刚来到陇南发展。近十年间,从酒店宾馆到景区项目,他在文旅融合这条路上走的踏实、看得更远,企业的文旅产业更是大动作频频。2022年,在文旅资源和市场流量优势的引力下,当地政府和企业“一拍即合”,共同投资开发万象大景区的配套项目——万象街。厉刚再次走马上任,负责项目建设,凭借以往积累的经验,这一次,他想让老街真正的“活起来”。
万象街是大景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政府搭台,就是为了盘活旅游资源,做大经济增量,这与企业的视角不谋而合,在产业链上精准“落子”,为的是长期收益,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当地“引进来”的新探索、新模式。
万象街“开街”临近,项目建设也即将收尾。近两年时间,从开工建设到即将投运,老街换新颜,厉刚历历在目。然而在建设初期,面对拆迁面积大、征迁户数多的现状,还要同步治理河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并非易事,这让他捏了一把汗。
厉刚的担忧就是企业的心声,也折射当地“引进来”到“留得住”的深刻变革。为了解决企业的顾虑,让万象街项目早日开工,2022年年初,一场由指挥部牵头、多部门协作的征迁工作就此展开。由于征迁涉及江南街道的两个社区,街道成立了14个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宣讲政策,推进征迁进度。
活动板房私搭乱建,道路坑洼交通不便,环境面貌脏乱差,这是万象街项目改造前的景象。项目启动后,征迁范围包括104亩地、188户居民住房,直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实现“共生”,当地按照城区安置政策,用原址安置、经济补偿等方式,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企业也在用工就业方面,给出了十足的诚意。但征迁群众普遍抱有安土重迁的思想,想要宅基地安置,征地拆迁一时陷入僵局。
村转社以后,苏坝社区居民尚军林,就近开了一家小厂子,干起了编织袋加工的生意。万象街项目要征迁,厂子要关门,收入也少了,虽然“上楼”安置,还有经济补偿,他还是有些担心,为此纠结了个把月。
景区要开发,环境变好了,搞旅游、开民宿,好日子还在后头。为了推进征拆工作,街道的工作小组入户上门,讲好政策、算经济账,打开了大家伙的心结。
原本想着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等征迁完了就开工建设。然而,从成立专班到动员拆迁,仅仅3个月的时间,征迁工作顺利完成,这一超预期的“征迁速度”,为后续项目落地按下了快进键。
征迁有力度、有速度,是招商引资的实招、硬招,更是效能变革、职能变革的直观体现。政府的满满诚意,让企业有了巢暖凤栖的信心,厉刚也在万象街项目中,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从原模原样的状元楼,到古色古香的徽派格调,老街古风悠韵、气象一新,擦亮了武都文旅的金字招牌。
让项目“落下来”,要有“一盘棋”的决策思考,更要“牵一发动全身”的决心。从前期筹建到开街运营,两年时间,万象街华丽蝶变,藏着产业融合的“共生密码”。也正是得益于利好政策、服务支持,老街焕新的生命力,将释放无限潜力。预计今年“五一”开街,万象街年接待游客将达百万人次。如今在武都,“文旅+”正在赋能全产业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
产业链招商是陇南真招实引的发力点、突破点。这些年,聚焦1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陇南绘制了全产业链和链主企业图谱,形成了“一案、两图、三单”政策体系。而把“工笔画”变“实景图”,陇南招商链动发展“一盘棋”,去年,陇南市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00个,签约金额612.06亿元,同比增长31.14%。构筑了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招引优势强的“磁力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靠的是优渥环境,拼的是决心信心。陇南招商引资谋实效、出实招,“引进来”的背后,产业链项目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留下来”的关键,营商服务春风化雨巢暖凤栖。时下的陇南,干劲奔腾,活力澎湃,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正盛。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志翔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