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零落差”,五育融合“无短板”;以均衡沃土滋养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向阳生长的新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石,也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举措。如何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师资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构建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我们看看兰州市第三中学给出的“三中方案”。
付雅丽是秦安路小学的一名的数学教师,但与同校其他教师不同的是,从2023年开始,她的办公地点搬到了秦安路小学旁边的兰州市第三中学。
兰州市第三中学是秦安路小学的对口初中,而如此举措正是两所学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进一步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的一次尝试。
作为兰州市第三中学航模训练队的教师,魏杰每月至少两次会为秦安路小学的孩子们提供教学指导。
让学段衔接更丝滑柔顺,帮助学生越过学段衔接的成长缝隙,是一个涉及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和优质资源供给的问题。这几年,兰州市第三中学与秦安路小学在学生联合培养以及课程建设方面持续深入合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小升初衔接机制之外,兰州市第三中学对于校园内部均衡教育发展也在不断进行探索。
初三年级教师杜娟娟和王兴惠分别教授数学和物理,而今年是两人搭档教学的第六年。之所以称为搭档,是因为学校对于物理和数学两门学科实行灵活的“分层教学+走班制”模式。
在均衡分班、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按学生的学科水平进行“走班”,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既为学有余力者提供更具挑战的学习内容,又为基础薄弱者搭建循序渐进的提升阶梯;与此同时,还能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教师能够针对同质化群体开展精准教学,进而大幅提升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体现在课堂作业和课后安排上。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因为是师徒关系,慕容玄羽在遇到教学问题时时常会向尚云飞请教。
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与本单位的青年教师结对子,并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师带徒”机制在拓宽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师徒间的互助成长。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兰州市第三中学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启动教师发展“兴贤课程”的实施,并推动学校 “5+2+1”级教师大阅读,引导全体教师共读教育经典和人文综合类书籍,丰厚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并根据老师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学校给每位老师都建立了专业成长档案,全面服务他们的个人发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本质上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自身成长的教育机会,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一目标的根本落脚点。
作为学校科创社团的指导教师,严剑洲这些天在带领学生认真准备今年的科创比赛。去年,他带领的初中生团队参加了世界机器人大赛,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每一位学生都能同享科学实验室,当艺术教育不再成为少数学校的“特权”,当每个孩子的兴趣与潜能都能被看见和激发,教育的优质均衡才真正有了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兰州市第三中学创造性提出“154”工程和家长访校日,家校携手进一步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福祉的根基。兰州市第三中学的探索是当前我省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缩影。通过联校、联片以及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兰州市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头雁效应,推动多校协同、组团发展。目前,兰州全市市属学校已组建6个义务教育集团和5个优质高中教育集团,涵盖147个联合办学体和554所学校,全市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高达85%,为强省会行动和新时代美丽兰州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教育保障。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兰州市第三中学以资源共享打破教育壁垒,以师资培优筑牢教育根基,以五育融合引领教育方向,营造出了更加健康、更加多样、更加活力的教育生态。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更适合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的桎梏,只有无限可能的绽放。让每个孩子,在同样的土壤里向下扎根,在多元的晴空下向上生长。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何思哲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