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从“快递下乡”到“快递兴乡”

+1

-1

点赞

评论1


小快递带来新机遇;小包裹体现大民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快递进村,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随着我省“快递进村”工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得以便捷地进行网络交易,拓展了乡村发展的新空间。

随着邮政车装载快递包裹走进合水县板桥镇邮政所,这里便忙碌了起来,柴立权和同事一起完成了包裹的交接。

柴立权既是邮政所的负责人,也是送揽件的快递员。每天,从上一级分拣中心分发过来的快递包裹,经过分拣后,柴立权便开着小型投递车,把群众的快递送到板桥镇下辖的行政村,让群众在家门口便能取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板桥镇阳洼村综合便民服务站是今天要送达的第一站。他不仅要在第一时间把包裹送到群众手里,还要干自己得老本行,帮助当地群众寄送物品。

村民贾永涛经营着一个小商店,同时也是阳洼村综合便民服务站的负责人。每天他最激动的便是柴立权的到来,因为这不仅带来了村民急需的物品,也为他的商店带来了人气。

快递进村不仅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为群众致富提供了新的路径,而这里得乡村振兴也走上邮路,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种植户李义鹏在板桥镇瑶子头村承包了40座温室大棚,发展蔬菜产业。这几天,李义鹏正在通过网络宣传自己大棚里新鲜上市的白黄瓜,而订单也是源源不断。

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每天新鲜蔬菜供不应求,他也通过快递将新鲜的白黄瓜发往了全国各地。

通知完快递员上门取件后,他和妻子抓紧时间装箱。蔬菜产业搭上了中国邮政的便车,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义鹏告诉记者,白黄瓜作为他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利润高,产量大,随着网络订单的增加,他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如今通过快递卖农副产品,已经是他重要的销售渠道。

通过建设布局合理、网络统筹运行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合水县将“快递进村”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畅通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助力产业振兴、农民致富。目前,合水县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连接11个乡镇68个村点,实现了县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全覆盖,真正让快递下得了乡、进得了村、入得了户。2024年,合水县邮政寄递8.4万件,其中白黄瓜等农特产品达7万件,电商交易额62.6万元。

小包裹、暖人心,小快递、大民生。瓜州县积极探索“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整合客运、货运、快递资源,让客货邮“并轨”运行,串点成线,打造出畅达城乡的物流“高速路”,使城乡双向奔富迈入“快车道”。一大早,瓜州县春光物流园内快递分拣中心包裹如山,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装卸、分拣、扫码等工作。包裹在机械与人工的高效协作下,根据不同流向完成分类,等待运往末端网点进行派送。

上午11点,在瓜州县西片乡镇邮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门前,分拣好的包裹被搬运到等待发车的城乡公交车上,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将和乘客们一起“坐”着公交车下乡进村。这些年,瓜州县整合农村客运线路和县域内快递企业资源,“定线、定点、定时”开展“客货邮”合作,推进实现乡村包裹的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统一收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货物流转速度。

走进瓜州县梁湖乡岷州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快递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站点工作人员徐丙菊一边整理快递,一边接待前来取件的村民。

近年来,瓜州县形成了“客货邮融合+”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以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为基础,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为支撑,各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为末端,打造形成了“一站多能+多线辐射+多点布局”的客货邮融合网,统筹解决农民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农副产品进出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土特产进城、就业富民。

一条条快递线路如血脉般深入广袤乡村,不仅送来了远方的包裹,更连通了城乡发展的脉搏。从"快递下乡"到"快递兴乡",小包裹正成为撬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振兴的支点,这既是现代服务体系的延伸,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快递车轮碾过的每一条乡间小道,都在书写着"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奔赴,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农户连起来,让乡村的明天与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   森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