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甘肃紧密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加速落地生效。兰州市勇攀科创高峰,部署推进“创新兰州”三年行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优化科技创新新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以“强科技”激活城市发展新活力,以“强省会”引领全省经济向新发展。
甘肃博睿交通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数字制造车间,仿佛就是间大型的“钢铁裁缝铺”:32台机械臂挥舞翻转、激光扫描、切割、拼装等工序一气呵成,智能制造生产线将3000 吨钢箱梁的生产时间,从2 个月缩至1 个月。
"智能裁缝”背后是“智慧大脑”的强力支撑,通过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全模型管理系统等六大信息系统耦合,“智慧大脑”更加高效集成,技术人员轻点鼠标,生产过程尽在掌握。5G智能工厂的应用使企业钢桥梁加工制造能力从常规年产4万吨,提升至综合年产10万吨,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入选2024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的企业。
新技术、新产品是产业加速升级的“风向标”。从2023年开始,兰州以全新视角,结合实际,确定改革、开放、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制定实施《兰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兰州市贯彻落实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体系。两年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的“兰州实例”比比皆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经基础研究创新、催化剂放大制备等过程,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产3万吨的新型氮-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
方大炭素引入人工智能、5G + 数字孪生平台等前沿技术,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将传统炭素制造推向智能制造新高度。直径800毫米的电极,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这台机器人仅用1分半就能完成1根石墨接头的组装,以往人工需8分钟,如今效率提升4倍,次品率下降90%。
今年,方大炭素与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合作,加速从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转变,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兰州市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百千万”行动,以建设“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为牵引,推进科创平台矩阵构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创新企业雁阵培育、科教人才一体贯通、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六大行动”,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人才方面,兰州全力构建“引才、育才、留才”的生态链,做深做实科技人才“引育服用”四篇文章,实施人才创新创业项目568项,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吸引、培养和留住一大批科技人才。40岁的李朋是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带领的研发团队中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如今兰州已成为他们逐梦展抱负的温暖家园。
人才是城市创新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为了确保高素质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兰州配套制定了财税金融扶持、项目扶持、住房保障等全方位优惠政策,精心打造兰州“金城萃英”人才品牌,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同时,兰州市推出“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通过每年统筹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房票补贴、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力争通过3年时间,吸引留住20万大学生在兰创业就业。
诚意引才,实招聚才。兰州市对新来兰企业全职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生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生,在兰购买首套住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0万元房票补贴。截至目前,兰州市已分六批次累计发放“人才房票”73张,共计补贴费用910万元
积土成山、积水成海。2024年,“创新兰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82.6%,兰州创新能力指数达到54.25%。全市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43家、众创空间12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兰石集团“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全省“零”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8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5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9家。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强劲动能。今年,兰州将锚定打造国家定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出台《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全面深化与在兰重点科研单位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及驻甘央企等科研力量的引领作用,深入落实“创新兰州”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等,加强“高校院所+功能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省科创突围的先锋阵地,“创新兰州”正在从实验室走向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发展,向着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从实验室的尖端科技到莫高窟的千年智慧,从“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到千里河西戈壁长出光伏矩阵,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画卷上,甘肃以科技为笔书写着更多“点石成金”的科技传奇。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 彦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