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3年艰辛,“陇电入鲁”如何突破重重难关,从设想变为现实,又将为两地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当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一路向东奔涌,一场跨越山河的能源输送,正在中国大地上开启新的历程。今天,让我们顺着黄土塬上的特高压铁塔,走进这条连接黄河上下游的“电力丝路”——“陇电入鲁”工程。看看这项国家战略工程,如何在13年的时间里,搭建起东西协作的能源桥梁,让甘肃的清洁能源,助力山东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鲁西平原的智慧农业大棚点亮科技之光,淄博新材料产业园的机器昼夜轰鸣,兖矿泰安港的万吨巨轮鸣响汽笛——
这一幕幕画面,正是山东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山东经济正以每一度电为强劲燃料,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正如秦文峰所说,这样对电力有着旺盛需求的场景,正在齐鲁大地全面铺展。今年一季度,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全国第一,经济发展增势稳健,对于可靠电力供应、扩大有效投资的需求更加迫切。
甘肃,作为国家能源版图中的战略要地,既是传统能源储备大省,更是新能源革命的先锋阵地,全省能源体系呈现出"风光水火储"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格局。然而,甘肃省虽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却难以实现电能就地消纳。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把握国家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从而促进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消纳。
陈振寰,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这位亲历陇电入鲁工程全过程的电力老兵,每当提及这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总会情不自禁地指向当年陇电入鲁的设计图纸。这份精心保存的图纸,不仅是工程的蓝图,更是他心中的珍宝,承载着无数的心血与期盼。时间回溯到2020年8月,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陇东至山东输电工程座谈会。这次会议,犹如一场决定命运的大考,对于陇电入鲁工程能否纳入国家电力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会议召开前的三年多时间里,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国网甘肃电力全身心投入,展开了一场与时间和困难的赛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会议认定:陇东至山东输电通道采用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契合甘肃和山东两省的送受电需求,技术方案整体切实可行,项目具备纳入规划的条件。
在各方积极推进陇东至山东输电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规划的过程中,2021年成为了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陇东-山东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打通清洁能源互补打捆外送通道。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为陇电入鲁工程的进一步落实,从战略层面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让所有为该工程努力的人员更加坚定了信心。
13年,这段漫长历程,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见证了陇电入鲁工程一步步从设想变为现实的不易。
陇东-山东±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这条电力"大动脉"自甘肃庆阳始发,途经陕晋冀三省,最终抵达山东东平换流站,工程横跨山川河网,自然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在黄土高原这片雄浑的土地上,历经千百年流水的侵蚀与分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貌——黄土大塬。其中,有着“天下黄土第一塬”美誉的董志塬,更是黄土塬地貌的典型代表。而如今,这里矗立起了一座意义非凡的工程——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站。
去年七月份记者前来采访的时候。彼时的庆阳换流站,尚处于火热建设的关键阶段。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往来穿梭。
与其它土质不同,黄土颗粒中的矿物极易被水溶解。每当强降水来袭,或是遭遇剧烈的温度变化,沉降问题便会加剧。攻克湿陷性黄土给换流站建设和后续运维带来的难题,成为了工程团队的必答题。
经测量,换流站区域湿陷性黄土深度达七至十二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论证,项目团队确定了“强夯+桩基”的处理方案:先用重锤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击,再将十八到三十一米的桩基打入地底;对于无需桩基的区域,则采用三七灰土换填,之后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层、混凝土稳定层和道路面层,通过这四层防护,牢牢守护地面稳定。
庆阳换流站不仅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的发源地,更是多项技术创新的试验田。
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有1000多个零部件,切换次数非常频繁,一年高达6000余次,一次切换包括9个过程,每次动作涉及到400多个零部件的精密配合,每个过程的时序配合为毫秒级,动作过程中涉及到电、热、力多场耦合作用,这种时序配合的精度堪比机械手表。长期以来,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这一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高昂的成本与不便的维护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庆阳换流站项目成功突破高端电力装备“卡脖子”技术,首次应用国产化换流变压阀有载分接开关和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让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变速箱”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肩负着陇东能源外送的使命,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终于,在2024年12月底,庆阳换流站工程圆满竣工。
“陇电入鲁”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将360亿千瓦时以上电量,相当于近1千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从甘肃输送到山东。这一能源输送壮举,有力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化配置,让甘肃丰富的电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到陇东大地矗立的银色巨龙,这条跨越山河的能源走廊,正在书写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当塞北的风拂过泉城的柳,当戈壁的光点亮渤海的夜,一个关于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新的华章。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 晨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