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薯”光照亮产业振兴路

+1

-1

收藏

评论0


因薯而名、因薯而兴

从马铃薯之乡到中国薯都,如何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将是未来大势所趋和主攻方向。定西市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的第一大产业来抓,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书写了小土豆大产业的华美乐章。

陇中的九月,秋高气爽。早熟马铃薯到了收获期,伴随着一台台大型马铃薯收获机驶过,一颗颗饱满的马铃薯从泥土里翻滚出来,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漫山遍野。晚熟马铃薯在最近的雨水补充下也进入了最后的生长膨大期。
王永军,安定区团结镇鑫源合作社负责人。他跟马铃薯打交道已经有20年了。

正是这次失败的经历,让王永军意识到了马铃薯产业存在的市场风险,他下决心成立了合作社,和几位经销商抱团闯市场。合作社以收购、销售马铃薯为主,与当地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高于市场价的种植订单。
就在合作社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王永军遇到了广大薯农种植过程中非常普遍且严重制约马铃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马铃薯品种退化。

病毒侵染,是造成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马铃薯在感染病毒后,受害情况会逐年加重,随之而来的是长势变差、产量减少、品质变差,受害最严重时亩产量可以减少八成以上甚至绝产。知道了马铃薯减产的原因,当地政府想法设法通过与大型种薯企业对接,引导鑫源合作社引进原原种种植。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永军不仅通过马铃薯实现了个人致富,而且先后与1000多户群众签订了马铃薯收购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资金、技术和收购等服务,并始终以市场价格保底收购,努力维护农户利益,破解了“小农户”实现“大生产”的难题。随着规模的扩大,品质的提高,王永军的“小土豆”也走向了更远的地方。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小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突出专业化合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内育外引、村村联姻、扶持壮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全镇种植总面积达到4.8万亩以上,形成马铃薯产业稳产增收、稳步发展。

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路。距团结镇不远的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现代种业区,大片的钢架拱棚内,整齐排列的连栋温室苗床上,马铃薯苗绿意盎然。揭开苗床下的幕布,水雾潮湿,露出纤毫分明的白色根须,一串串小巧玲珑的马铃薯原原种挂满根茎。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让园区的7家企业、35家合作社、54家种植大户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里,企业主要考虑一件事,就是怎样做出更好的产品。

如今,园区年新增马铃薯原原种1.2亿粒、原种扩繁基地8000亩,带动全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8亿粒、原种基地达到6.3万亩。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马铃薯加工产业链,发展壮大一批马铃薯精深加工及主食化休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产业。
唯有走出去、请进来,多方交流、广泛合作,马铃薯产业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个时候,打造层次更高、市场衔接度更强,并让著名企业参与的平台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及时。

定西马铃薯赢得了多家企业的青睐,也为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依托马铃薯产业,定西市已基本实现了将小土豆转变为大产业的发展目标,但如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怎样更快实现从马铃薯之乡到中国薯都的华丽转变,成为定西市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定西因薯而名、有薯而兴。从引进到广泛种植,马铃薯扎根陇原大地跨越三个世纪、历经200多年,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振兴薯”,进而成为“定西名片”的华丽转身,支撑定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彭若萱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监制:杨柱周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