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看甘肃 > 正文
今日,青年节——送给所有青年共勉!

+1

-1

点赞

评论0

图片
“青年”
一个美好的词汇
它不仅仅是年龄的一个阶段
更象征着活力与希望
梦想与成长
青年人为何要珍惜时光
勤奋学习?
我们该如何看待理想与当下
面对困难时
我们又该如何克服?
图片
七绝・改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秦理斌 书

1910年,年仅17岁的少年毛泽东,在离家前往湘乡学习时,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后呈给父亲,借以抒发他远大的志向,和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从《七绝・改诗赠父亲》一诗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少年毛泽东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图片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语句
——秦理斌 书

周恩来跟随伯父在沈阳读书时,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年,他只有12岁,就以“中华腾飞世界时”的革命抱负,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图片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秦理斌 书

1900年,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下《少年中国说》一文,文章从驳斥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入手,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

图片
今日少年 明日为人
——秦理斌 书

回望百年之中国,饱经沧桑与苦难的国人,经历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然落在了青年肩上。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回望百年来的中国青年,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仍然感受到青春的气息。百年中国青年传承的勇气担当,传递给我们赤诚的理想与信念。时代的浪潮翻涌变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有着远大理想与抱负的青年,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勇做时代弄潮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点燃青春的“思想引擎”。

五四青年节,我们一起品读富有朝气的诗词,从经典诗词书法中品读青春理想和人生信念,向青春出发!

图片

图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秦理斌 书

在贬谪时,苏轼依然不服老,人人都感慨时间的流逝,苏轼却说: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只要自强、旷达乐观,自强不息,不论何时依然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图片
图片
勉励自强
《杂诗》
魏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秦理斌 书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世人留下绝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他亦感慨时光,时间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时时勉励,不断进步,因为岁月不待人呀。陶渊明的谆谆教导,你领悟到了吗?

图片
图片
《将进酒》
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秦理斌 书

李白才华高妙,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可李白的抱负并未实现,又被“赐金放还”,理想破灭,心情愁闷,可李白终究是李白,他振臂高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豪迈,何等太白。这两句千古流传,不知激励了多少低潮、徘徊中的青年人,愿你的青春不被辜负。

图片
图片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秦理斌 书

1127年,金兵南下侵宋,攻破都城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际,颠沛流离,极尽悲苦。在路过乌江时,她想到当年誓不过江的项羽,感慨万千,而写下此诗。项羽在乌江时,想到三千江东子弟随自己征战,却无一而还,觉得自己愧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与项羽境况相同的南宋王朝却不思进取,没有廉耻之心,一味求和避让,没有气节,让李清照不得不怀念百年前的项羽。做人,还是要有点气节的,特别是青年人。

图片
图片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秦理斌 书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在读书后有所成就,颜真卿也劝勉后来人,多多读书。如果年青时不读书,那么等到你头发白了的时候,一定会后悔没有早一点读书。学习永远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想要有所成就,必须通过学习,所以,青年们,努力学习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秦理斌书

1925年,正值秋天,诗人离开故乡韶山到广州开展活动,路过长沙时,想起曾经和伙伴们在橘子洲头游玩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那么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已经成为现代少年的励志词语。

这首诗在描写秋景的同时,自有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气魄。诗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要立志,更要热血激情。

图片

秦理斌

【艺术简介】

秦理斌,笔名辛泉,号陇南子,甘肃省礼县人。

1977年,兰州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后因工作需要调兰州大学艺术教研室从事书法教学及创作,同时负责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在长期的书法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平实简静、清新淡远、含蓄秀劲、雅逸雄健的书风,力求藏魂魄于天然,纳灵秀于朴拙之境。先后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门、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法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进行观摹、讲学展览等书法艺术交流活动。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重大展览。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兰州等大中城市举办个人书展20余次。曾40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及省市重要奖项。担任过中国书法第三届“兰亭奖”评委及第三届新人展《尧山杯》评委,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第四、五、六、九届及其他重要奖项评委,被授予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出版有《秦理斌书法作品集》、《流动的线条--中国书法鉴赏》、《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小学书法临帖范本》、《秦理斌行楷书--甘肃赋》及甘肃省小学1--6年级书法教学课本一套(12册)等著作10余部。

曾任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甘肃省书协副主席、顾问,中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

现为中书协会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一级美术师,甘肃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甘肃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大学萃英书画协会会长。

2023年4月,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诗书成韵——秦理斌行书小品展。

2024年6月,“秦缘墨韵·龙舞长安”秦理斌书法展在西安市曲江新区亮宝楼开展。

2024年11月,黄河流韵·龙舞金城——秦理斌书法艺术作品展在甘肃省艺术馆开展。


来源:秦源墨韵

编辑:白靖梅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