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兴农,智慧农经”欢迎收听《田野新风》,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农历四月十三。
我省胡麻育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科研团队率先突破抗病育种难题。1985年,其选育的“陇亚7号”有效抵抗胡麻枯萎病,并推广至242万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通过抗生素诱变法获得温敏雄性不育系,并于2010年育成世界首个胡麻杂交种“陇亚杂1号”“陇亚杂2号”,亩产最高达260公斤,含油率超40%,实现杂优技术全球领先。
甘肃胡麻种植面积从全国第四跃居第一,单产接近加拿大水平,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助农增收超10亿元。当前,联合攻关组推动分子育种与良种繁育,培育出陇亚系列等50多个新品种,年推广超百万亩,巩固了我省作为全国最大胡麻产区的地位。
1、近日,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兰州举行,这标志着甘肃农业科技创新迈入系统化、协同化新阶段。该体系将优化整合现有农业科研力量和资源,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协作攻关机制,加快补齐技术集成转化的短板,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主题为“香约庆阳・包容天下”,届时将通过“非遗+体验”“民俗+短视频”等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
3、今年以来,酒泉市肃州区锚定农业发展目标,一季度蔬菜产量达4.73万吨,水果产量达279.44吨。目前,小麦种植面积已达6.9万亩,预计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将超过40.6万亩。一季度一产增加值达到6.24亿元,同比增长7.5%,连续7个季度在酒泉市排名第一。
4、近日,首批1.84吨天水大樱桃运抵迪拜,让“甘味”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近年来,天水市将樱桃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形成了以秦州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县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1、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制定印发《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指导各地狠抓关键农时,落实关键技术,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以赴夺丰收。
2、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目前的1.75%降至1.5%。下一步将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稳企业稳经济。
3、近日,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4、当前,全国多地陆续进入农作物收获关键期,跨区机收作业作为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全面铺开。为保障农业机械高效有序流动、实现粮食颗粒归仓,各地形成全链条护航体系,为“三夏”生产筑牢根基。
编辑:大 勇
播音:顾 轩
责编:胡志军
主编:丁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