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甘肃之声 > 正文
甘肃之声·文化之旅(2025年5月21日)

+1

-1

点赞

评论0

文化之旅——《探秘嘉峪关》

嘉峪关,这座矗立于河西走廊咽喉要道的“天下第一雄关”,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被誉为“河西第一隘口”。在漫长的岁月里,傲然耸立的嘉峪关成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像击石燕鸣、关照、冰道运石、定城砖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成语都出自这里。这一期文化之旅,我们一同感受嘉峪关的雄伟和沧桑。

在亚欧大陆的腹地,祁连山与黑山就像两位沉默的巨人相对而立,夹峙出一道15公里宽的天然隘口。公元1372年,明朝征虏大将军冯胜勒马驻足于此,他手中长鞭划过的轨迹,即将成为人类冷兵器时代最坚固的军事堡垒——嘉峪关的雏形。

黄黏土混合砂石、芦苇的古老智慧,在六百个春秋里层层夯实。走近它,眼前城墙的剖面清晰可见33道夯土线,每层17厘米的厚度精确如机械切割。这座周长640米的关城,以6米城墙底宽抵御着西北的狂风,又以9米的高度横看丝路古道的狼烟。

这些被朔风剥蚀的墙砖上,至今镌刻着严苛的验收标准——每块青砖需承受箭矢百步穿杨的冲击。城砖缝隙间流淌的,是糯米汁混合石灰的古老粘合剂,更是戍边将士用血汗浇筑的钢铁誓言。

纪录片《河西走廊》有这样一段话,介绍了建造嘉峪关时留下的关于“定城砖”的传说:

(在嘉峪关开工前,易开占曾经精确计算出整个关城所需用砖,共计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不料关城竣工后,西瓮城门楼后沿台却多出了一块砖。监视官发现后大喜,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谁知易开占却不慌不忙的表示,那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就会倒塌。监视官一听便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再也不曾动过。)

纵观历史,这座"天下第一雄关"不只是为了战争。通关文牒上的朱红印鉴,见证过西域三十六国的商队缓缓东去。关帝庙前的波斯银币,藏经阁里的回鹘文书,都在诉说丝绸之路上文明交融的密码。正如城墙阴影里生长的骆驼刺,最残酷的战场往往孕育着最顽强的生机。

嘉峪关既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奇迹,也是丝路文明的见证者。从金戈铁马到驼铃商队,从“定城砖”的传说到“天下雄关”的匾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探秘嘉峪关,不仅是穿越时空的旅程,更是对文明与历史的致敬。

击石燕鸣,边塞苍凉……从过去到今天,当游人的指尖抚过冰凉的城墙,依然能触碰到历史强劲的脉搏。嘉峪关用33万块城砖垒砌的不只是军事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永恒守望——那些曾经对准战场的箭孔,如今正将六百年的月光,温柔地洒向充满现代活力的“戈壁明珠”嘉峪关。



编辑:黄文涛

韩   靖

主播:瑛   洁

责编:刘小曼

主编:肖 波


相关推荐
甘肃省短期天气预报
  • 看甘肃
  • 14分钟前
  • 0
+1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