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多民族地区,也是民族工作重点省份,孕育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蕴。今年5月,我们迎来了全省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本期《文化之旅》就为您介绍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夏砖雕。
青砖黛瓦,坊巷纵横,当游客走进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八坊十三巷景区,扑面而来的历史感、文化味儿和烟火气交相融汇,呈现出特别的吸引力。
这里,我们是可以缓缓地走,慢慢地看的,当阳光掠过八坊十三巷的街道,斑驳的光影洒在砖雕的纹路上,那些沉睡的龙鳞、绽放的牡丹、层叠的山河便苏醒过来,仿佛泥土在匠人的指尖重生,凝固成永恒的诗篇。这便是临夏砖雕——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以青砖为纸、刻刀为笔,书写着汉风回韵的交响。今天,这件源于古老河州大地的艺术品正在从历史中走来,为文旅产品的迭代升级描绘出更为广阔的未来。
漫步在八坊十三巷,游客可以尽情观赏精美的砖雕作品,也可以参与砖雕制作过程、了解砖雕的制作工艺,亲身体验它的魅力。这种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互动旅游体验活动,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兴趣,也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临夏砖雕被誉为建筑的诗行,它的工艺主要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根据选定的主题进行构思和设计,绘制出初稿;然后,将初稿复制到砖面上,再进行精细的雕刻;最后,对雕刻好的砖雕进行打磨、抛光和上色,使它更加精美。
全国劳动模范、临夏砖雕非遗传承人沈占伟:这是咱们砖雕里面的选料打磨,打磨主要是把四角维正,然后把上面磨得打得平平的光光的。这是国画的一种性质,咱们用雕刻的方式把他从新修改一下,这样出来就漂亮了也好做了。打眼子就是把多余的孔眼全部要打掉,咱们以前传统的做法就是纯手工,现在用的雕磨机提高效率。他现在做的这个工序就是细加工,细加工就是修改、修饰、勾线,他要把线条用刀子勾出来。本来这个粗的东西他要修饰成叶片、葫芦这些东西。这是咱们砖雕里面最后的一个过程,也是最后的一个部分,就是把这个气孔沙眼全部抹掉。
临夏砖雕,青砖上的乾坤,是泥土与匠心的千年之约,是多民族审美碰撞的火花,是丝绸之路上文明对话的无声见证。若你到临夏,走近它,指尖抚过凹凸的纹路,便能听见丝绸之路的驼铃、窑火燃烧的噼啪、刻刀与砖石的呢喃——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邀约,邀你见证,一块砖如何成为永恒。
编辑:韩 靖
主播:远 航
责编:黄文涛
主编:刘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