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市县融媒 > 正文
从“庭院革命”到“全域共治”:平凉市崆峒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激活环境治理新动能

+1

-1

点赞

评论0

“我家挂上示范户牌子后,左邻右舍都来取经。”平凉市崆峒区人大代表、三里村村民武学霞正在自家庭院前教授绿植修剪技巧,她打造的美丽庭院示范带动整条巷道12户参与庭院整治、绿化美化,许多庭院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景象。在平凉市崆峒区香莲乡,人大代表率先垂范的“环境革命”,正以庭院为起点,向道路延伸,向全域拓展,形成“示范一户、带动一片、激活一域”的治理链式反应。

庭院示范——代表先行树标杆

“当代表就要做给大家看!”年初乡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49名人大代表集体签订《美丽庭院创建承诺书》,率先拆除自家违建棚舍、规整杂物堆放。乡人大建立“三亮机制”(亮身份、亮标准、亮进度),在人大代表庭院组织群众观摩23场,以代表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

“刘代表的菜园变成了景观园,咱也得跟上。”下麻村村民张小玲说道。在乡人大代表带动下,全乡623户完成庭院改造,270户获评“美丽庭院示范户”。乡人大结合“香莲乡人大代表履职实践活动”,组织每名代表结对5—10户,开展“五帮带”(帮设计、帮整治、帮管护、帮评优、帮兑换)活动,累计解决庭院改造难题89个,兑换奖励物资126件。


路域攻坚——代表领责破难题

家庭“小美”催生公共“大治”,庭院整治的“星火”迅速燎原至全乡,整治范围逐步从自家庭院拓展到村道巷陌。在S518生态廊道整治现场,12名人大代表划分责任路段,并与沿线群众在闲话家常里宣传政策,在沟通交流里解决矛盾,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有效推动了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这段路我每天巡查两次,即使下地干活,也都管着自个儿责任路段卫生。”乡人大代表孔玉亮在他的责任路段上讲道。在代表建议推动下,沿线村民自发清运垃圾690余吨,疏通边沟135公里,打造出12公里“田字格”花带,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顽疾”得到根治。

全域共治——代表织网促长效

环境整治的纵深推进,催生人大代表履职机制的创新突破。乡人大推动乡党委创新构建人居环境整治“双线并行”管理机制,全乡实现人居环境“三级跃升”: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主干道变身风景线,全域从“点上盆景”迈向“连片风景”。

“环境整治难落实?代表来支招!”在下麻村代表之家,乡人大代表刘建武展示着由代表群策群力提出的村规民约,文明家庭评优与村级事务参与挂钩机制展示牌,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源于代表实践经验的创新举措,已通过“代表建议直通车”机制转化为全乡人居环境整治“8424”工程的一部分。在代表们推动下,将环境整治纳入村级考核,促成11个村修订村规民约,培育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26支。通过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由表及里整体跃升。

“人大代表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这场‘庭院革命’的本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优势。”乡人大主席王继鹏表示。在这场由人大代表领衔的“庭院革命”中,“环境自觉”正升华为“治理自觉”,谱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乡村实践新篇章。


来源:崆峒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哈骥洲

王娜 通讯员 贾世焘

编辑:杨 丹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