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市县融媒 > 正文
从"清官难断"到"邻里共解" 华亭市激活家庭矛盾调解"神经末梢"

+1

-1

点赞

评论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和谐是乡村振兴的“稳定器”。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婚姻家庭矛盾逐渐成为影响乡村治理的潜在因素。华亭市创新设立婚姻调解室,通过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服务,成功化解多起家庭纠纷,成为村民口中的“幸福加油站”。 

小调解室发挥大作用

走进华亭市东华镇东华社区婚姻调解室,桌上摆放着调解档案和普法手册,角落里还备有茶水和小板凳。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空间,2024年至今已成功调解夫妻矛盾、邻里纠纷等案件12起,调解成功率达92%。“以前村里夫妻吵架,要么憋着不说,要么闹到离婚。现在有了调解室,两口子有个说理的地方,矛盾就不会越积越深。”社区妇联主席兼调解室负责人马丽介绍。调解室由社区执委牵头,吸纳了退休教师、乡贤、社区工作者等5名调解员,采取“倾听+疏导+回访”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调解故事: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村民禹大姐和丈夫因家庭琐事多次爆发争吵,甚至闹到要离婚。调解员了解情况后,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让双方分别倾诉,再结合自家经历耐心劝导,经过三次调解,夫妻俩终于达成共识,禹大姐感慨:“多亏有人帮我们‘降火’,不然这个家就散了。”  

类似案例在调解室不胜枚举:有的夫妻因经济压力互相埋怨,调解员帮忙联系技能培训;有的婆媳因育儿观念冲突,调解室组织家庭座谈会……针对不同矛盾,调解员灵活运用“背靠背调解”“亲情唤醒”等方法,辅以《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创新机制筑牢“第一道防线”

为提升调解效能,东华社区探索出一套特色做法,“网格+调解”联动,依托村级网格员,实现矛盾早发现、早介入;“线上预约”服务,村民可通过微信联系工作人员预约调解,避免“当面难开口”;“婚姻课堂”赋能,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从源头减少矛盾发生。  

镇司法所穆所长评价道:“婚姻调解室填补了农村情感纠纷调解的专业空白,用最低成本实现了社会治理效益最大化。”东华社区婚姻调解室用温情与智慧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家庭的幸福,基层治理,更需要人心的凝聚。未来,这支“和事佬”队伍将继续奔走于田间地头,为乡村和谐写下更多暖心注脚。


来源:华亭融媒体中心

记者:秦海燕 李洁

编辑:李   刚 

编:王学睿

主编:李彦龙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