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市县融媒 > 正文
“槐”报崆峒·情“槐”小岔 ——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第二届槐花节活动侧记

+1

-1

点赞

评论0

文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添活力。5月11日清晨,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小岔村浸润在初夏的晨雾中。十里槐林如雪似云,空气中浮动着清甜的槐花香。

9时整,随着悠扬的民乐响起,以“‘槐’报崆峒·情‘槐’小岔”为主题的第二届槐花节正式拉开帷幕。崆峒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非遗传承人、抗美援朝老兵等特邀嘉宾共同出席,见证这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盛会。  

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演绎文旅深度融合。“茶迎”品鉴现场,茶七酒八康养民宿内,游客围坐藤椅,手捧槐花绿茶,轻嗅茶汤中透出的草木清香。后厨端出的槐花饼、槐花沙拉、槐花茶等轻食,搭配竹制托盘,尽显田园美学。  

“太起”展演现场,百人太极团身着白衣,在广场上缓缓展开阵势。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与背景中翻涌的槐花林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引得游客驻足模仿。  

“药鉴”体验活动中,药王洞中医馆内,老中医正为游客把脉问诊。针灸推拿区飘散着艾草香气,窗外槐枝轻摇,屋内八段锦教学声此起彼伏,传统医学与自然疗愈在此交融。  

“飨宴”展示现场,河畔野町自主营地内,大厨抡起铁锅翻炒大盘鸡、牛肉小炒,金黄的肉丝在空中划出弧线,油锅里小果子使劲乱蹦,香气瞬间点燃游客味蕾。农家自制的槐花麦饭、槐花摊饼、槐花蜜酿等菜品摆满长桌,成为“舌尖上的上杨”。

开幕式现场,林间森林舞台被装点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舞台背景是连绵的槐花林海,白色花浪随风起伏,与远处青翠的山峦和近处的槐林相映成趣。

“乡域内十里槐林处处成景,森林覆盖率达8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3800个,一步一行都是心的放松,一呼一吸都是肺的净化……”上杨乡政府乡长张鹏热情推介道。

字句间,无人机群掠过槐林,洒下缤纷花瓣雨,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绿野仙踪”般的场景。  

“我们身后排布整齐的槐林,这是30年的奇妙缘分,30多年前上杨人民贡献出了自己的口粮田,才有了今天的槐花香,这是上杨人民为自己铸就的奖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的上杨人既是植树者,也是护林人……”主持人程婧的话语道出了上杨乡的变迁。

近年来,当地依托88%的森林覆盖率和每立方厘米3800个负氧离子的生态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建成林下研学基地、生态露营区等文旅设施,让“藏在深山”的资源焕发生机。

非遗与自然对话,烟火气里见乡愁。主会场外,互动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杜梨茆古风演出中,汉服少女执团扇起舞,衣袂翩跹间,槐花簌簌落在肩头。游客吴女士感叹:“仿佛穿越回唐代,连空气都是诗词里的韵味。”  

非遗技艺展示中,林间舞台上省级非遗刺绣传承人王茵指尖翻飞,彩线在布帛上勾出栩栩如生的花样图案。一旁的泥人彩塑摊前,孩童们笑声不断。  

书画创作现场,胡晓云、茹坚等书画家在林间支起画板,提笔蘸墨,书法绘画引得众人赞叹。森林集市中,7个村的展台前,土蜂蜜、杂粮包、手工鞋垫等特产琳琅满目。小岔村党支部书记焦琰琪举着槐花蜜罐吆喝:“这可是蜜蜂采了十里花酿的!”  

据悉,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和上杨乡全体乡村干部协同发力,上杨乡专门为此次活动设置了“槐宝宝”和“蜜贝贝”服务岗,在“槐宝宝”“蜜贝贝”的精心策划和严格执行下,从疏导交通到引导游客,活动井然有序。

暮色渐浓时,篝火晚会在槐林深处点燃,槐花依旧静静绽放。游客们手拉手跳起民族舞,萤火虫般的灯光点缀在林间。上杨乡乡长张鹏接受采访时表示:“槐花节不仅是节庆,更是农旅融合的试验田。未来我们将深挖‘槐文化’内涵,打造研学、康养、文创全产业链,让更多乡亲吃上‘生态饭’。”


来源:崆峒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梁    璐

编辑:何思哲

责编:许玲芳

主编:李彦龙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