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正午的日头下,马尤努斯弓着腰,双手攥紧大锤的木柄,一下下敲击着市民广场前翘起的石板,石板在重击下迸出细碎的石屑。周围三四名工友正蹲在地上填补台阶裂缝,石锤的敲击声、铁锹与水泥桶相碰的声响,在空旷的广场上格外清晰。
抢修队队员修补市容市貌。东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马利军摄
作为公益性岗位人员,马尤努斯在抢修队已坚守近五年,这支由20余人组成的队伍,承担着县城基础设施应急维修任务。没有机械轰鸣的施工现场,他们靠铁锹、撬棍等简单工具,日复一日修复着城市“毛细血管”——塌陷的路面、破损的井盖、结冰的街道,都是他们需要随时应对的“紧急状况”。
“上午接到办公室电话就赶过来了。”马尤努斯用袖口抹了把脸,身后刚修补好的地砖平整如新。对于这支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多岁的队伍来说,汛期冒雨疏通积水管道、寒冬深夜铲除道路冰层早已是家常便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24小时待命的坚守,“发现隐患就得马上处理,耽误不得”。
截至目前,这支队伍今年已累计完成应急抢修任务近百次。当记者结束采访时,马尤努斯和工友们仍在弯腰丈量下一块需要修补的地砖。那些被及时填补的路面裂缝、快速修复的排水管网,正默默守护着东乡这座西北小城的岁月静好——或许这就是平凡岗位上最质朴的担当。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临夏记者站
记者:车国柱
东乡融媒:马利军
编辑:高志翔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