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市县融媒 > 正文
天水秦安刘坪镇:“四百”活动解民忧 精准帮扶暖民心

+1

-1

点赞

评论0

今年以来,秦安县刘坪镇在“四百”主题活动中持续发力,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镇村干部及工作队深入一线,通过精准走访、分类施策、闭环管理,切实解决留守群体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就业创业支持等急难愁盼问题,秉持“户户到、事事清”的原则,累计解决留守老人代办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困难群众就业等特殊困难问题122件,用有温度的民生实践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贴心代办服务守护特殊群体

“多亏了康书记他们,不然我这把老骨头真不知道咋去镇上办手续。”在树庄村,77岁的老党员王海福握着帮扶队员康健的手感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行动不便人群的生活难题,刘坪镇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专班主动上门为22位留守老人提供社保认证、慢性病购药登记等代办服务36次,累计帮助23位老人完成医保报销手续。

“我们建立了特殊群体台账,每月定期上门巡查,就是要让老人‘小事有人帮、难事有人管’”负责社保代办的镇干部邓文华介绍,工作队员针对视力模糊、听力障碍老人,还会耐心演示操作流程,确保服务“零障碍”。在邓坪村,独居老人邓旺喜收到包片负责人代购的降压药时念叨:“药盒子上还贴着服用时间,比亲闺女想得都细。”

多元化解矛盾筑牢和谐根基

“现在地界划清楚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以后还是好邻居!”陈寨村村民陈明明和邻居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后,主动递上两杯热茶。此前,两户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多年,镇综治中心主任马成带领调解小组实地丈量土地、查阅历史档案,采用“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的方式,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矛盾调解不仅要讲法理,更要讲情理。”马成介绍,镇上整合了网格员、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力量,组建了12支“和事佬”小分队,通过“群众说事会”“田间调解会”等形式,累计排查各类矛盾隐患17起。在解决另一起因排水不畅引发的邻里纠纷时,村干部王军海带着施工队现场疏通沟渠,当事人刘大姐当场表态:“干部带头干活,我们还有啥理由闹别扭?”

精准对接需求拓宽增收渠道

“每月18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这岗位真是送到了心坎上!”脱贫户李大姐穿上新领的农资导购员工作服,笑得合不拢嘴。聚焦困难群众就业需求,刘坪镇依托刘坪镇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开发了农资销售、快递收发等就业岗位,帮助4名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中心负责人关凡红表示:“我们优先录用本地困难群众,既解决用工需求,也为乡村振兴出份力。”

在黄湾村,果农康来福拎着刚领的剪树钳端详:“眼下正是疏果时节,这工具比自己买的还趁手!”镇乡村振兴站站长高苗苗介绍,通过走访发现180户果农缺乏专业农具,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马永胜主动协调帮扶单位省林草厅筹集1.2万元,按照“一户一策”精准配备手锯、圆刮刀等工具720件。“我们特意请教了农技专家,确保物资实用、耐用。”高苗苗说。

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落地见效

“张寨村的影响果业生产的水毁路整修了吗?”“周湾村、何湾村防霜冻机安装到位了吗?”在镇政府每周例会上,镇主要负责人都会逐一过问重点民生事项。该镇建立“走访排查—分类交办—跟踪反馈”全流程服务体系,累计走访群众500余户,梳理问题28个,其中18户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收到了米面油等慰问物资。

“现在打个电话、发条微信,干部就上门了,办事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刚申请到残障辅助器具的村民杜顺子说。针对残障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需求,镇政府联合残联制定个性化方案,目前已完成坡道铺设和卫浴扶手安装摸底上报工作。“群众的评价就是我们的成绩单。”镇党委副书记王开宇表示,剩余6项重点督办事项已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我们承诺:事事有回音,件件不落空。”

从田间地头的暖心代办,到炕头枕边的矛盾化解;从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到精准滴灌的帮扶物资,刘坪镇正用一桩桩实事叩响群众的心门。


来源:五彩秦安

编辑:彭若萱

责编:王学睿

主编:李彦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