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市县融媒 > 正文
平凉市崆峒区:精准救助解民忧 织密民生保障网

+1

-1

点赞

评论0

“这笔临时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帮我们家渡过了最难的关口!”辖区居民王女士谈起救助经历时眼眶湿润。今年因患癌症住院治疗产生高额医疗费用,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平凉市崆峒区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情况后,立即启动帮扶程序,全程协助申请到2.5万元临时救助金,让这个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作为民生保障的前沿阵地,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始终将 “托底线、救急难”作为核心工作,通过“网格化动态摸排+群众主动申报+定期走访巡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救助网络。

立体化排查实现精准救助

社区积极践行“主动救助”服务理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通过社区公众号、网格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拓宽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线下结合低保认定、特困供养等入户走访,常态化排查急难问题,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对排查出的困难家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解读政策、协助申报,实现救助服务“零距离”。

规范化流程提升救助效能

严格落实《平凉市崆峒区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工作方案》要求,不断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从个人申请、入户核查,到民主评议、公开公示,每个环节都做到程序规范、资料完备。针对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急难情形,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先行救助、后置审批”模式,压缩办理时限,通过流程优化与创新,实现“应救尽救、能助即助”。

协同化联动凝聚救助合力

新民路社区精准锚定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定位,深化社会救助政策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建立临时救助与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制度的无缝衔接体系,推动各类救助政策功能互补、协同发力,形成“资源共享、流程贯通、兜底有力”的救助格局,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地、高效见效。截至目前,社区累计上报临时救助4批次,惠及41户9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1.3余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新民路社区将持续深化主动发现机制,推动救助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对突发性、紧迫性困难的群众,坚持“先行救助、后补手续”,以更快捷、更温暖的举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记者哈骥洲

崆峒融媒 王靖乐 兰丽君

编辑:白靖梅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