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夏县北塬镇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为农产品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澎湃。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北塬镇总耕地面积2.18万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1.5万亩。该镇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精心打造一系列特色种养基地。
蔬菜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近日,一辆满载40吨头茬蔬菜的冷链运输车从北塬镇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缓缓驶出,驶向千里之外的广东省。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这批新鲜蔬菜抵达目的地,为广东消费者送去来自西北高原的“鲜”味。
2024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4200多亩,产量达1.16万吨,产值6000万元左右。建成蔬菜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蔬菜加工产能2700吨、仓储能力1000吨,解决了蔬菜的销售难题,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
中药材种植呈蓬勃发展态势。日前,记者走进上石村款冬花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管护。临夏县精耕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上石村及周边地区流转1300多亩土地,其中款冬花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在收获季,合作社雇佣附近200多名群众采收,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途径。
党参、黄芪、大黄等中药材也在该镇广泛种植。前石村的莲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800亩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韩莲生表示,北塬镇土地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花卉产业为该镇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位于堡子村的百益(中荷)国际鲜花港,采用国际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配备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和飞利浦补光系统等,保证了鲜切花的生产效率和高品质。目前,鲜花港可年产鲜切玫瑰花6000万枝,年产值达1.8亿元,全年就业人数达300人以上。村民潘文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小组长,工资也从最初的2000多元涨到3800元。她开心地说:“在家门口能有这么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我很知足。”
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该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国字号品牌,充分挖掘塬头观光路沿线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采摘旅游和生态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带。
如今,该镇有“北塬人家·塬味”品牌农家乐58家,其中塬头观光路沿线就有32家。而已庭院美食农庄是游客旅游休闲度假的热门打卡地,经营者拉姆计划利用县上奖励的5万元奖补资金,进一步改善庭院环境、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北塬镇投资建设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其中,北塬移民区农旅产业道路工程项目塬上段已于去年5月建成通车,塬下段计划于今年底建成通车,为全镇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带来新契机。下一步,我们将建设以(中荷)国际鲜花港、牡丹园、油桃园、芍药园、5D玻璃桥、美食一条街、千亩高原夏菜基地和千亩西瓜基地为重点的北塬塬头路精品旅游路线,力争打造乡村旅游名镇。”该镇党委书记王永鹏告诉记者。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临夏记者站
记者:车国柱
临夏州融媒 包蕾 秦俊强
编辑:杨 丹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