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崆峒,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这个假期,不少市民选择“足不出城”,在家门口漫步绿荫、赏花闻香,开启“微度假”模式,感受“转角遇见美”的诗意生活。
五一假日期间,记者走进崆峒小园·甘霖园,居民们正在公园内悠闲地锻炼、散步,孩子们在彩色健身步道嬉戏玩耍,林荫廊架下,几位老人正在闲话家常,公园内芳草如茵,绿意浓浓,各色小花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着,散发着淡淡幽香。这座占地30亩的公园,过去是无人问津的城市边角地,如今通过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等海绵化改造,变身“会呼吸”的生态空间,已成为周边5个社区近万居民锻炼散步、休闲娱乐的“绿色客厅”。
市民 刘蕊女士说:“以前总觉着放假就得跑远点出去玩,感觉呆在家里没意思,但是现在我感觉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也不输外地的景色,自从公园做了海绵化改造以后,就算前一天下过雨,第二天早上跑步也不会湿鞋,而且跑道跑起来很舒服,一点都不硌脚,公园里的花草也很漂亮,随便一拍就很出片,最重要的是,这里不用折腾赶路,平时溜达两步就能来。”
市民 朱雅琴女士说:“往年呢五一都去外地旅游,今年发现家门口的这个口袋公园更有趣!绿化呢也做得特别好,自从我们这儿海绵城市建设好了之后,地面吸水效果很好,雨后也不湿鞋,散步特别舒服。”
同样焕发新生的还有位于中心城区南北景观轴线的崆峒小园·童心园和滨河路南侧的民馨园,傍晚时分,三五成群的市民或休憩闲聊,或闲逛拍照,或带娃玩耍……小小的公园里一派热闹、欢乐的景象。
儿童 赵子霄说:“今天是放假第一天,妈妈带我来公园玩,这里很漂亮,我很喜欢这里!”
从积水洼地到“绿色海洋”,一批经过海绵化改造的口袋公园如今兼具生态智慧与烟火气息,已成为崆峒市民休闲娱乐、纳凉游玩的好去处。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崆峒区的“绿色革命”远不止于几处公园。自海绵城市申报以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平凉中心城区构建了“一轴一带多点”的公园游园布局,泾河风情景观带穿城而过,东部体育运动公园与西部龙隐湿地公园遥相呼应,36处“崆峒小园”星罗棋布。数据显示:全区通过透水道路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191个项目,让65%的建成区实现生态蜕变;36处口袋公园中,80%由城市边角地、腾退土地改建而成,周边市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任意一处。这些“小而美”的空间如珠似玉、串珠成链,形成了特色鲜明、绿色宜居的城市生态脉络。
崆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乡建设股负责人 廉浩:在这些公园游园的建设中,我们围绕‘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利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等海绵措施,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市民生活空间。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拆违拆临腾退土地建设口袋公园,将灰色低效空间转变为绿色潜力空间,实现全域多点增绿,真正做到应绿尽绿。
青翠的草坪、盛放的花朵、蜿蜒的小径、舒适的座椅、精巧的凉亭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漫步在崆峒街头,这些小巧而美丽的绿色空间,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城市生活品质,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日常。
来源:崆峒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哈骥洲
崆峒融媒:刘薇
编辑:周俐利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