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福雨塑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出一曲奋进的乐章,一片繁忙。在这其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福雨塑业的总工程师王智勤,一位深耕绿色低碳环保农用功能薄膜领域长达29年的“农膜工匠”。
1996年,从学校毕业的王智勤,毅然放弃了安稳的教师职业,一头扎进了农用薄膜的研发与应用工作中。最初任职于天水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当时的农用薄膜行业,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较为单一,传统地膜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王智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业生产找到更环保、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2017年,王智勤加入甘肃福雨塑业有限公司。福雨塑业作为一家规模化生产和研发农用地膜、塑料制品的大型民营企业,一直秉持“福泽天下,雨润万物”的理念,致力于服务“三农”。在这里,王智勤如鱼得水,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技术创新的浪潮中。
多年来,王智勤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实验室、生产车间和农田试验基地。在实验室里,他反复调试配方,对每一种添加剂的比例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在生产车间,他紧盯设备运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细节;在农田试验基地,他与农民们一同劳作,观察不同农膜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他深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发出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智勤主持研发的“一膜两年用专用耐候功能地膜”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地膜通过特殊的配方和工艺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地膜污染问题,其耐候期能够满足前后两茬种植作物的全生育期,使用后最大拉伸负荷、断裂标称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良好,便于回收,回收率可达90%。同时,该产品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在甘肃、陕西、宁夏等多地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会及时运用到公司试验基地中去,通过实地试验,确保投入市场的各类地膜棚膜不仅满足低碳环保要求,而且更能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王智勤说。
作为企业的技术带头人,王智勤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他十分注重对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车间里,常常能看到王智勤手把手指导年轻技术员操作设备的场景;在会议室里,他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复杂的技术原理和研发思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年轻技术人员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凭借在农用薄膜领域的卓越贡献,王智勤收获了诸多荣誉。2011年2月,他荣获天水市优秀企业技能人才奖;2015年2月,公司发明专利 “一膜两年用专用耐候功能地膜”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科技优秀奖,并分别获省市科技发明三等奖等;研发的专利产品“一膜两年用耐候地膜”被评为“十二五”塑料加工业优秀科技成果……这些荣誉是对他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但王智勤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总是谦虚地说:“这些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如今,面对“天水工匠”这一殊荣,王智勤深感责任重大。他说:“这既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绿色低碳环保农用功能薄膜的研发与应用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奉献、自我突破,勇担责任,继续保持勤奋敬业的状态,全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同时,我会把我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同事,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为天水的经济建设,为强农兴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王智勤的带领下,福雨塑业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8个省、自治区,还远销至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公司主导产品有各类农用地膜、棚膜、工业包装膜等三大类30余个品种、几百个规格,年综合生产能力达6万吨。从最初的技术追随者,到如今的行业创新引领者,福雨塑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王智勤这样的工匠的默默付出。
相信在王智勤这位“农膜工匠”的匠心坚守与传承下,福雨塑业将继续在绿色低碳环保农用功能薄膜领域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绘就更加绚丽的篇章,让“福泽天下,雨润万物”的愿景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 丹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