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市县融媒 > 正文
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1

-1

点赞

评论0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著的治理成效和蓬勃的发展活力,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镇”。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陇城镇在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陇城镇,地处秦安、张家川、清水三县交界地带,是传说中人类始祖女娲的出生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近年来,陇城镇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目标,从文化传承、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深挖文化内涵,筑牢文明之魂。

    陇城镇以女娲文化、三国文化、秦汉文化三大历史文化为主线,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女娲祭祀活动,扩大旅游宣传推介范围。自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寻根问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论坛等方式,深入挖掘女娲文化内涵,传承弘扬女娲“炼石补天”的自强不息精神,培养群众的文化自信意识,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陇城镇还积极建设文化阵地。建成了女娲文化博物馆、女娲文化艺术孵化基地等功能区,为研究和弘扬女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打造了连通女娲祠、明清街、风沟景区、女娲洞和街亭古战场遗址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到丰富的历史文化。

   整治镇容环境,打造文明之貌。

   良好的镇容环境是文明镇的重要标志。陇城镇按照清水河流域北山生态绿化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精细管护,在北山流域栽植雪松、油松、云杉等绿植,建成5000多亩北山流域生态示范园,实现北山流域生态造林全覆盖,为古镇筑牢了生态屏障。

    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陇城镇下足功夫。建成生活垃圾焚烧站、压缩站各1处,镇区建成排污管网2800米,并延伸建成污水沉淀池两个,有效解决了垃圾和污水问题。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在多个村推进户厕改造,建成多座公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乡村清洁”行动。如今的陇城镇,村庄整洁美观,田园风光怡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特色产业,夯实文明之基。

   产业兴旺是文明镇建设的基础。陇城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农业方面,通过“自种及代种模式、第三方流转模式、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托管模式”三种治理模式,完成全镇图斑内撂荒地复垦复耕复种工作,并辐射带动图斑外撂荒地整治。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对土地进行合法合理流转,建成西番坪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全镇产业结构,不断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在文旅产业方面,以打造传承华夏文明祭祖胜地为目标,全力承办女娲祭祀活动,提升了陇城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张沟村“文旅农康融合”示范村,让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赏乡村景、娱民俗乐,带动全村致富奔小康。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陇城镇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推进文明实践,凝聚文明之力。

   陇城镇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3所,共有志愿者465人,积极探索“123456”工作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盯传播新思想、弘扬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统筹协调、志愿服务、长效运行、考核监督四个机制,建好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健身体育服务、普法教育五个平台,建立六支村级特色志愿服务队。

   通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送政策、送科技等服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质,在全镇营造了文明和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了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

“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既是荣誉,更是动力。今后,陇城镇将以此次荣誉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文化立镇、产业强镇、生态美镇、治理兴镇等特色,推动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努力把陇城建设成“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产业活力迸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代化文明古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陇城力量。


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 丹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