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东黄土高原的崇信县,一场关于婚俗的深刻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集体婚礼到红白理事会,从党员干部的带头承诺到普通群众的自觉践行,"低彩礼简婚宴"的新风尚逐渐取代了沿袭多年的婚嫁陋习。这场以婚俗改革为突破口的移风易俗实践,通过制度创新与文化浸润的双轮驱动,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近日,一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活动在崇信县城市社区鞫溪社区芮溪文园举行,“丢陋习”“留文明” 趣味活动中,居民们手持沙包,全神贯注地瞄准印有“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陋习字样的穿孔,奋力投掷;“留文明”游戏区里,大家手持套圈,小心翼翼地向写有“喜事新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词语的目标投去,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陈规陋习“丢”出生活,把文明新风“留 在心中。
崇信县精准施策,在芮溪文园A区建成“清风芮韵・文明鞫溪”移风易俗示范小区、布设移风易俗四大特色阵地和楼道文化墙,以文明实践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与居民文明素养。
崇信县在县级层面出台《抵制高价彩礼办法》划定彩礼"红线",乡镇创新"5324"工作法整合自治、法治等力量,79个行政村则将宴席规模、彩礼上限写入村规民约。变革的种子往往需要示范者先行播撒。木林乡崖窑村群众王粉琴将女婿送来的6万元彩礼全额返还,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榜样;县纪委监委建立的党员干部婚丧报备制度,让党员和公职人员成为移风易俗"排头兵"。这种"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跟进"的效应,在"情定华夏古槐王"集体婚礼中得到生动体现——120多对新人以共植"同心树"、签订"零彩礼承诺书"的方式重新定义幸福,正如青年张嘉辉所言:卸下彩礼重担,我们更能轻装前行经营幸福。
来源: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哈骥洲 戴鹏飞
编辑:彭若萱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