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我们这十年】布楞沟村的变迁

+1

-1

收藏

评论0

图片

开栏语: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为全面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改革发展中的伟大变革、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即日起,民族日报开设“我们这十年”栏目,充分展示临夏这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图片

东乡,是一片盛满深情的土地,东乡人民永远铭记这一天——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

图片

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殷嘱托,成了我州特别是东乡县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无穷力量。布楞沟村位于东乡县高山乡北部干旱山区。曾经,走进布楞沟村,就像跌进山的海洋里,远近皆为山。“上去了一山又一山,大山里转了八十道弯;找了一年又一年,没找到一眼吃水泉……”这曲古老悠扬的“花儿”,就是曾经布楞沟村的真实写照。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一度与布楞沟村如影随形。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单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24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自我脱贫能力低,是东乡县最偏僻、居住最分散、经济发展最落后、生活条件最恶劣的地方,走出去打工讨生活成了村民们唯一的选择。从上世纪80年代起,布楞沟村的136户村民走得走、搬得搬,到2012年,村里只剩下351人,贫困面高达96%。当时,村民马建英和村里其他20多户人家正打算搬走。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村里,亲切地对乡亲们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总书记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近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东乡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抢抓各类帮扶机遇,咬定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攻坚克难,同时在中石化、厦门市湖里区、济南市历城区、方大集团等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下,全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苦干实干、感恩奋进,全力推进布楞沟村扶贫开发工作。2014年,布楞沟村在全县偏远特困村中率先实现了脱贫;2021年底,布楞沟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62元,是2012年的5.46倍,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真正落到了实处。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如何一步步得到落实?布楞沟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它的变迁故事。盛夏时节,当你走进布楞沟村,一大片浓郁的绿意扑面而来,焕发着无限生机,你一定会惊奇地问——这是布楞沟村吗?沿着崭新宽阔的折红二级公路行驶,不经意间,公路边一个掩映在绿树鲜花中的美丽的小山村会映入眼帘,你一定会惊奇地问——这是布楞沟村吗?走进村子,漂亮的新农村院落整洁有序,农家小院里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淌,新建的两层教学楼成为最漂亮的风景。

图片

没错,这就是今天的布楞沟村!水来了,路通了,新农村建起来了,今天的布楞沟村已实现整体脱贫。  “以前,我们走的是羊肠小道,晴天黄土没过脚面,雨天泥里寸步难行。吃水更让村民愁肠,除了靠水窖积蓄雨水外,靠的便是沟里的一眼井水。井水咸苦,全村人都吃成了一口黄牙。”村民马建英回忆道。2013年,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后,一条长20公里、平展展的水泥路似玉带般从高山之巅蜿蜒伸展到布楞沟沟底,将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了起来。自此,村民告别了出行难、行路难。更令村民喜出望外的是,在这个亘古以来就阻塞村民外出的深沟里修通了折红二级公路,这条路成了全村乃至整个布楞沟流域的致富路、发展路和希望路。吃水,也不再发愁。随着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实施,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一拧开水龙头,做饭、洗衣服、养牛养羊用水难题都解决了。”村民马麦热高兴地说,如今她家和许多村民家一样,都添置了洗衣机,院里建起了小浴室。“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布楞沟村群众在自家院子最醒目的地方,自发立起了这块水泥碑。

图片

沟边的黄土坡被推成大片平地,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灰瓦房悄然建起,56户村民从低矮破旧的老屋搬进了统一规划的“新农村”。村小学、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场所盖起来了,新建的布楞沟村委会办公楼里配建了卫生室、文化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还专门配备了医护人员,一般的小病都可以在这里解决,村民们再也不用因一点小病跑去县城了。年复一年奋力拼搏,日复一日挥汗如雨,这里早已换了人间。布楞沟村的“两不愁三保障”彻底得到解决,全村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翻身仗”。

图片

长期以来,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持续增加收入的长远之计,布楞沟村通过发展多种产业擦亮了脱贫底色。东乡人素有“无羊不成家”的说法,“东乡手抓”羊肉品牌也远近闻名,9年来,东乡县大力扶持圈舍修建,发放养殖贷款,布楞沟村养殖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如今,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羊存栏3000多只、年出栏10000只以上,通过中石化和碧桂园集团的帮助销售,“布楞沟东乡手抓羊肉”远销北京、广东、新疆、内蒙古等地,自2018年以来,合作社社员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以上。

图片

通过在荒山坡上“种”太阳能电池板,耀眼的阳光也在政府“光伏扶贫”的扶持下,给当地贫困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同时,全方位打造布楞沟村红色旅游景区,通过“以红带农”引流游客,全力打造东乡民俗及记忆展示体验区、民族特色文化商业区、文化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谁人不知,以前在布楞沟村,十年九旱,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都难!现在,一切都有了另一番解读。2013年,东乡县新建105座大小蓄水池,开始在村里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6000余亩。2019年,推广种植金银花1500亩,补植补栽行道树800株,使昔日贫瘠的荒山披上了绿装、焕发了生机,恶劣的生态得到改善。布楞沟村脱贫攻坚的经验,为贫困山区树立了样板,正如一首“花儿”里唱的——太子山顶的万年松,根深叶茂,枝叶“们”插上了蓝天。深山沟里的布楞沟村,感恩奋进,成了小康路上的标杆!记者手记:“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布楞沟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更是东乡县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布楞沟村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通过采取一系列脱贫举措,率先在全县偏远特困村中实现了脱贫,成了小康路上的标杆。为了充分展现布楞沟村脱贫经验,挖掘脱贫事迹,记者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到布楞沟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每一户人家,看到了当地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状态,感受到了这条脱贫之路上的艰辛。


来源:民族日报

编辑:彭若萱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劳动模范最光荣④
  • 看甘肃
  • 2小时前
  • 4 0
+1
《劳动者》
  • 聚国内
  • 10小时前
  • 4 0
+1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