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央媒看甘肃 > 正文
【央媒看甘肃】GDP增速连续十一季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甘肃一季度再迎开门红

+1

-1

点赞

评论0

甘肃省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比全国高出0.8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3位,连续11个季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其中,一产、二产增加值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

  2025年1月9日,在庆阳市环县小南沟乡华能庆阳600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一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检查安装完成的光伏组件。该项目是“陇电入鲁”重点配套电源,总投资超300亿元。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对于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而言,能长期保持稳定的较高速度增长,而且呈现出质量齐升、效速兼取的积极态势,不仅彰显了甘肃经济的“稳中向好、稳中向优”,也体现出地区经济潜能的释放、经济活力的牵引。

这来之不易的“6.2%”,得益于甘肃省近年来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的四强行动,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得益于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充沛后劲;得益于积极把握“一带一路”最大机遇,不断完善的内外循环、双向发力的发展新格局。

  2025年1月6日,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展示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及建设推进情况。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在“稳”的底盘上培育“进”的集群优势

甘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良好,拥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机械电子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独特,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种超百种,镍钴铂钯等十余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铬锌钨金等五十余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作为甘肃经济“基本盘”的工业经济,之前长期面临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等问题。近年来,甘肃省工业经济逐步摆脱“原字号”“粗字号”“重字号”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在“稳”的基础上持续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培育“进动能”,已成为经济挑大梁的“硬主力”。

“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1%,是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甘肃省统计局副局长顾克勇说,甘肃省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居全国第2位,有色、电力、医药、建材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工业投资增速已连续50个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2.5%。

 图为酒钢集团东兴铝业生产车间拍摄。2025年一季度,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利润同比增长56.3%。(受访者供图)

甘肃省工业经济不仅规模高速增长,其质效也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省属重点工业企业捷报频传,金川集团聚焦“7纳米以下芯片用铜镍钴关键技术攻关”,顺利完成6N5高纯镍关键元素铁、铜、铅靶向除杂技术研究;酒钢集团新型无磁钢填补国内空白,因瓦合金、制冷压缩机阀片用马氏体不锈钢等多个新产品在航天、家电等领域成功应用,625镍基合金首次成功应用于第四代核电项目;白银集团高纯碲规模化生产线、高纯铼粉生产线建成投产,相关提纯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同时,甘肃省还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凝心聚力强工业的重要举措,打造形成涵盖镍钴铜新材料、工业母机、石化化工、建材、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1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自主创建的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以及与陕西联合申报的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甘肃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2025年1月6日拍摄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资源调度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据甘肃省工信厅统计,今年一季度,甘肃1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产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5%,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其中,覆盖全省四个市的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34家,电池用镍带材、核电用高温合金等产品打破国外长期垄断,酒泉市新能源装备集群建成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庆阳市数字经济集群算力规模从2023年底的5000P增长到目前的5.73万P,今年底有望突破10万P大关,在国内算力中线大通道中跃居核心枢纽。近期,《2025中国园区算力竞争力研究》暨算力园区20强榜单揭晓,庆阳市荣膺全国算力园区20强榜首,成为国内“算力领航城市”。

  这是2025年3月9日在甘肃省玉门市境内拍摄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同时,甘肃省还培育了金昌市金川区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白银市白银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和酒泉市肃州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镍钴锰酸锂电池产业链,新能源电池所需35种原辅材料本地供给率达到77%,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9%,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近百亿元。

在先进产业集群带动下,甘肃省工业经济“进动能”不断增强,新兴产业稳定增长。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3%和19.2%。

  2025年2月底,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在南美洲秘鲁的矿产品海外仓正式挂牌运营,这是甘肃省在秘鲁的首个海外仓。(受访者供图)

在“活”的土壤中激发“引”的发展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增长才有“活水”。一季度,甘肃新设立经营主体同比增长8.4%,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7.8%,民间投资连续15个月两位数增长。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甘肃大力招商引资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双重驱动。甘肃通过政策赋能、服务优化,让各类经营主体扎根陇原、辐照全国。近年来,甘肃每季度都会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更为各类经营主体注入“强心剂”。

一季度,甘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甘肃省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504.9亿元,同比增长47.5%,完成投资占全省的40.3%,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6.1个百分点。

其中,总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在甘肃玉门市加速建设,让我国这一老石油基地焕发新活力,总投资超230亿元的兰州石化公司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正待国家相关部门研究推动,“百万吨新材料”生产基地呼之欲出。

作为央地合作重大项目的庆阳同欣科技年产50万吨轻烃深加工项目在庆阳市也正加速建设。项目负责人田磊说,该项目总投资超63亿元,以油田副产轻烃为原料,生产用于高分子产品及可降解塑料领域的产品,预计今年底投料试车,年产值将在40亿元左右,具有很强的产业链带动效应。

  3月11日,工作人员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发大厅内走过。T3航站楼投入运营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成绩同样亮眼。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总投资4318亿元的447个重大项目在一季度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11.9%。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立荣说,一季度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项目投资增速全部为正,其中10个市州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回升表明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的回暖向好,而新设立经营主体7.22万户、增长8.4%,其中新设立企业2.11万户、增长21.1%,显示甘肃投资兴业的吸引力正继续提升。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G1816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加速建设,截至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支撑甘肃省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3月9日,中铁二十局的建设者在已经贯通的兰合铁路黄家岭隧道(右线)内施工。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铁路方面,“银兰高铁、兰张高铁兰武段等高铁线路相继通车,天陇铁路、平庆铁路、兰张高铁武张段等铁路项目启动建设,为全省发展起到了‘通血脉、壮筋骨’的作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岳说。

近年来,甘肃省将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清单,确保区域经济量质齐升。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甘肃省混凝土泵车、桩工设备、压路机开工率分别增长42%、25%和113%。

“与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快速增长等情况匹配度较高,充分说明全省投资增长实物量支撑有力、后劲十足。”周立荣说。

在“扩”的格局中激活“新”的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2.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超54%,展现出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拉动下,“引进来,走出去”成绩持续提升。

  2025年3月21日,兰石集团为中东客户研制的3000HP超深井沙漠快速移运钻机发运出厂。(受访者供图)

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突破4亿元,其中出口额占比达99%,创造历史新高。该企业介绍,目前全球在手订单排产已至年底,各生产车间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产品涵盖沙漠石油钻机、海洋石油模块钻机、抽油机、压力容器、反应器、快锻压机等多个品类,辐射俄罗斯、墨西哥、美国、加拿大、阿尔及利亚、南非、新加坡、阿曼、阿联酋、科威特、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图为兰石集团自主研发的氢安全测试用防爆仓,2025年一季度生产交付后,近期顺利通过最终客户法国某知名氢能企业验收。(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氢能装备实现设计压力、卸载速度和集成控制技术的全面升级,成功首拓国际市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某公司签订70MPa橇装加氢站项目,有效推动氢能解决方案的市场化落地。作为甘肃省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兰石集团,近年来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催生氢能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动能,做强做精氢能核心装备,“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正在加快提升。

“氢能是未来能源的核心赛道之一。”兰石集团董事长王彬说,甘肃省拥有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一带一路”区位优势,率先布局氢能产业,不仅能将甘肃打造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还能将氢能产业合作作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的重要抓手。

  兰石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125MN智能快锻液压机组项目在2025年3月底完成总装,目前正在试生产。(受访者供图)

兰石集团的海外订单的火爆是甘肃“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持续放大的缩影。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净增外贸经营主体108家。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到147.6亿元,同比增长45.4%。

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离子蓄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3.6倍。

“主要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海鹰说。今年该企业依托中国建材、中信集团等大型央国企总包项目带动出口机电产品,以及现有海外客户、代理商及贸易商客户等渠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为12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产品和服务。

甘肃经济发展的“春潮”在国际进出口方面得到直观体现,这也是甘肃抢抓国家相关政策机遇的生动注脚。

  2025年2月初,由甘肃物流集团供应链公司向阿联酋供应出口的优质钢材产品在天津港码头完成装载。(受访者供图)

甘肃国际物流集团一季度成绩同样亮眼,2月份完成首单钢材出口阿联酋业务,2000余吨优质钢材产品出海。当月在南美洲秘鲁的矿产品海外仓也正式挂牌运营,首笔1600吨进口银精矿于3月下旬到达金川集团,实现贸易额近1700万元。3月份,“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实现每周1列常态化发运,进一步深化了甘肃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的外贸合作。

甘肃省国际物流集团副总经理刘光武说,依托不断织密的物流网络,甘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长期的物流合作和贸易往来,运输品类也从最初的铝产品、水果等基础货物,拓展至日用百货、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家具五金等多元化商品,并构成辐射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的物流贸易网络。今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7%、物流收入同比增长10.3%、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5.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

甘肃正以“稳”的定力、“进”的姿态,不断为“风景依然这边独好”的全国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来源:新华社

编辑:钟姊姣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