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中国应急救援的“甘肃速度”——积石山县6.2级地震临夏州抗震救灾纪实

+1

-1

收藏

评论0

前言:




这里,见证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灾区、情系人民的情怀;
这里,记录了省州面对灾情,科学调度、高效救援的决策部署;
这里,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的伟大力量。
这里,展现了积石山县人民在大灾面前挺起不屈脊梁的顽强意志。
山河呜咽,大地战栗,生命消殒,青山垂泪。时间定格到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深夜,突然一声巨响,一场6.2级地震打破了积石山县夜晚的宁静,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们眼中那个美丽的大禹故里,被这惨烈地震造成的破坏力蹂躏着,天空中泛起滚滚尘埃,耳边是受灾群众撕心裂肺的呼喊……
由于此次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且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破坏力非常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刻,国内外的目光在这里聚焦: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
积石之殇,生民之哀,家国之痛。
面对突发的灾难,全州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抗震救灾攻坚战,靠着科学的指挥和坚定的信念,全面打赢了抢险救人、转移安置、保通保畅、板房筹建、秩序恢复“五场硬仗”,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在积石山大地矗立起又一座丰碑。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中国力量”在这里凝聚
“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天气寒冷,要密切监测震情和天气变化,防范发生次生灾害”“要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抢修受损电力、通讯、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等工作”“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受灾群众安危冷暖,连夜作出重要指示。
临夏人民忘不了,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亲切关怀来到东乡县布楞沟村,沿着崎岖陡峭、尘土飞扬的山路走村串户,提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此次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牵挂穿过废墟尘埃,穿过寒冷的黑夜,温暖了灾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为我们打赢抗震救灾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决心。
图片
这是2023年12月27日拍摄的积石山县吹麻滩镇集中安置点。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并专程来到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陈家村、梅坡村,实地察看受灾现场,走进安置点与受灾群众交流,向当地干部详细了解群众安置、物资保障、板房搭建等方面的情况,向奋战在一线的救援和施工人员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勉励当地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受灾群众坚定信心、共渡难关。同时,在听取甘肃、青海两省和有关方面的工作汇报后,对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甘青两省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坚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积极克服高原高寒等不利条件,组织专业力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继续增派医疗队伍物资,精心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减少伤残,耐心细致做好遇难人员家属安抚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第一时间率国务院工作组赶赴积石山县慰问受灾群众、看望受伤人员,详细检查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情况。

图片

施工人员在安置点加班加点铺设道路

震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缓!
地震发生后,省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第一时间带领工作组赶往灾区一线,靠前指挥、亲自督战、统筹协调、决策拍板,连续一个月坐镇积石山县,每天白天检查指导调度救灾工作,晚上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大河家镇灾情怎么样”“被困群众有没有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2023年12月19日凌晨2时,积石山县会议室内灯火通明,胡昌升、任振鹤看着面前的地图,研究部署应急救援工作,一边详细了解询问受灾乡镇灾情,一边调度指挥被困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群众转移安置等抢险救灾事宜。
凌晨的积石山,寒风刺骨。胡昌升、任振鹤分别前往灾情最严重的大河家镇、刘集乡,实地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调集专业救援力量,抓住黄金救援期,一刻不停、分秒必争,千方百计搜救受灾群众。”胡昌升、任振鹤现场要求,要全力救治伤员,科学调配专业救护力量,根据伤情分级做好诊疗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快抢修受损交通、电力、通信、供暖等基础设施,加强对进入灾区救援车辆、人员的统筹调度,确保救援“生命线”畅通。
“全省各级各方面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全力以赴打好抗震救灾攻坚战。”2023年12月22日,省委常委会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帐篷里召开,同时套开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六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如何?胡昌升十分牵挂。1月25日,在全省两会期间,他来到临夏代表团要求州上突出抓好灾后恢复重建这个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抓重建,加强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服务和保障,充分调动灾区人民力量,高质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灾区群众建设安全宜居的幸福美好家园。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积石山县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高度重视,既传导了压力又传送着动力,激发了全州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壮志豪情。
党和政府工作有力度,群众心里才会有温度,每一份力量都是共渡难关的希望。

图片

在安置点接通电线

地震当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谁来指挥?”“谁来保障?”“谁来救人?”地震发生后,州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州委书记李海默,州委副书记、州长何东凌晨1时到达积石山县,及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11个工作组,现场紧急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任务,并到受灾乡镇详细了解人员搜救、群众安置、生活保障、房屋受损、物资储备等情况,协调调配救灾帐篷、取暖设备等急需物资。
领导带头就是最好的示范。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州应急救援系统迅速高效运转起来,李海默、何东连续1个月蹲点灾区一线,白天深入受灾村镇、安置点检查督导抗震救灾工作,足迹踏遍灾区的所有村落。晚上召开抗震救灾联席会议,对发现的问题一一梳理,现场提出解决办法。会上,大家讨论的问题从伤员救治、群众安置、物资发放、灾后重建,到群众温暖过冬、柴米油盐、环境卫生等无一遗漏,每一项议题都涉及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
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州上所有地级领导连续作战,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开展现场指挥、人员调度、物资供应、社会面管控、信息发布、医疗救治等工作,高效的州县一体化、扁平化运行调度机制,让党委政府与各方力量实现无缝衔接,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州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州委常委会、州两会、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会、州县抗震救灾联席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会……州上逢会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了重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万众一心 共赴危难:“中国速度”在这里彰显
时间的刻度清晰地记录着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创造的奇迹:
震后1小时,省州消防、卫健系统组织人员集结完毕赶赴灾区;
震后2小时,省红十字会首批物资连夜装车运往灾区;
震后4小时,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约300名官兵进抵地震灾区;
震后15小时,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受灾群众住进了帐篷,生起了炉火,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震后4天,“帐篷”学校开班,学生重返课堂;
震后10天,全面完成固定板房过渡安置;
震后20天,累计治愈出院震区伤员749人;
……
一次灾难会带来哀恸,也会带来共克时艰的温情;一场浩劫会生出疮痍,也会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
大河家镇告急!刘集乡告急!石塬镇告急!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医护、志愿者等各方救援力量依托我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积石山县为中心,从四面八方迅速开进。
有一种感动叫舍生忘死,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各路救援力量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同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生死救援迅速在寒冷的积石山大地展开。
图片
2023年12月19日,救援人员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进行救援。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他们在冲锋!争分夺秒只为抢救生命。
“有一家三口被埋在房子下面了!”2023年12月19日0时35分,第一支到达震区的救援队伍——积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2车15人,刚抵达大河家镇,就有一位村民急切地向搜救队员求援。
“有人吗?有人吗?”大队教导员马通宁带领队员赶到被困村民家中时,余震不断,山还在摇、地还在动,大家一面大声呼喊,一面小心翼翼地搜寻,终于在一处较大墙体的缝隙中,听到了被压女子的回应。借助头灯微弱的光照,救援人员看到有三名群众被倒塌房屋所压。队员们在村民的协助下,齐心协力徒手将石板一块块挪开,经过40分钟不懈努力,三人最终成功获救。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一场与死神的抗争和较量,更是一次意志力的考验和彰显。在一秒又一秒的努力下,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中,生命至上的信念在救人者与被救者之间无声但有力地传递着。在这大爱的暖流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图片

地震伤员抢救

迷彩绿、消防橙、警察蓝、志愿红……废墟上、山脚下、险境中,无数无名英雄奋战的身影交织出一道道生命的彩虹。
地震发生后,近万名各方救援人员与当地43950名群众一起展开全覆盖、无盲区搜救排查,共转移受灾群众21876户94411人。
危难时刻,这些身影震撼着震区无数人的心灵,不仅见证了“中国救援”的速度和效率、“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担当,更见证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宝贵精神。
他们在逆行!争分夺秒只为救治伤员。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大河家镇,是本次地震的重灾区。受地震影响,这所医院楼体建筑损毁严重,地震发生后10分钟,医务人员就将28名住院患者全部转移到楼外的空旷地带,并在医院门口搭建起“帐篷医院”,对地震伤员进行病情评估和及时救治。“我们在大河家镇的20个安置点都设置了医疗点,每个医疗点配备2名医务人员,为安置群众提供诊疗服务。”该医院副院长马永武说。
看片子、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在此次地震伤员救治前方“大本营”——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内,医护人员快速救治运抵的伤员。“我只想努力挽救更多父老乡亲的生命。”该院超声科医生马有龙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回到医院,不眠不休10余个小时,为入院伤员做了100多次B超检查。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在这次地震伤员救治中,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则,对轻症伤员就近收治,重症伤员经处置后快速转运至条件更好、水平更高的医院,并由国家、省级救治专家驻点指导,“一人一策”制定诊疗方案,在日日夜夜的守护中,将一个个生命从死神手中奋力夺回,将“生命的接力棒”牢牢攥在手上。截至2月6日,震区伤员已全部救治出院。

图片

韩红基金会为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群众提供援助

他们在逆行!争分夺秒只为灾区群众。
抗震救灾中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只为书写一个“人”字!各方力量以最短的时间抢修损毁的基础设施,将希望一步步带到了受灾群众身边。
3小时路通了——灾区所有中断受阻道路全部抢通,以最快速度打通了“生命通道”。
18小时网通了——通信基站全部恢复正常工作,受灾群众终于能打电话和上网了。
17小时电通了——受损配电线路全部抢通,灾区恢复正常用电。
32小时水来了——供水全面保障到位,安置点的群众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图片
活动板房里的新生活
走进大河家镇梅坡村受灾群众马木海麦提的新“家”,一间面积18平方米的板房内,炉火烧得正旺,一股暖流扑面而来。“火炉是捐助的,煤炭也是政府无偿提供的,可取暖、做饭,非常实用,政府啥都想到了。”马木海麦提说,地震让家里的房子严重受损,他们一家人在短时间内就住进了温暖的板房,救援人员还送来了棉被、棉衣、棉鞋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和马木海麦提一家一样,所有受灾群众的灾后生活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州上按照就近就地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第一时间让59236名受灾群众有住处、有棉衣、有被褥、有火炉、有煤炭、有干净水喝、有热饭吃,让大家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图片

受灾群众在拓奇实业有限公司就业

“家里老人帮我们照看孩子,我和丈夫出来打工,只要肯吃苦,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在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来自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的受灾群众樊连兄正在埋头踩着缝纫机。地震发生后,经专家评估房屋安全可靠后,该公司马上复工复产,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到各受灾安置点招聘员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我们考虑目前是农闲时间,想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振大家灾后重建的信心。”该公司人事经理陈鹤介绍,公司为新招录员工提供每天85元保底工资、中午餐补、来回车接车送等优惠政策。
图片
在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心理治疗师胡瑾娅带着小朋友们唱歌。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帐篷学校”内传出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生产车间的机器运转起来,一间间固定板房内炙热的炉火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受灾群众的脸上表露着坚强镇定的神情……随着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地震留下的创伤正慢慢被抚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图片

2023年12月28日,在积石山县积石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排队登上异地复学大巴车。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大灾面前,人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救援的速度;生与死中,诠释着对人民的爱与忠诚。
共克时艰 守望相助:“中国温度”在这里传递
家国情怀的人间大爱、灾难面前的坚定从容、共克时艰的勠力同心……你是我的兄弟姐妹!我是你的手足同胞!地震发生以来,受灾的你,奔来的我,记录下了一幕幕兄弟同心、手足同情的感动时刻。
这中间,我们看到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为了受灾群众能温暖过冬而慷慨解囊,捐赠4000吨煤炭送到灾区;我们看到个体经营户马班吉毫不犹豫关掉兰州的2家面馆,开车上百公里赶回家乡,将一碗碗爱心牛肉面送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手中;我们看到广河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职社工冯小霞和志愿者一道,为灾区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带领孩子们玩游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图片

一车车“暖心煤”助力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是中国人!”熟悉的口号又一次响彻积石大地。
回望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无疆大爱汇聚积石山。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减灾委、中央组织部、应急管理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中央部委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指导灾区全力打通生命通道。
天津、广东、新疆、辽宁、山东、福建、山西、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宁夏、西藏等兄弟省份伸出援助之手助力抢险救援。
中国铁建、中国电信、中国铝业、新华保险、中国石化、阿里巴巴、比亚迪、辽宁方大、伊利、新东方等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携手灾区共克时艰。

图片

搬运救灾取暖火炉

从国家部委到兄弟省份,从省内市州到爱心企业,从社会团体到爱心人士,从州内机关单位到各族干部群众,无论路有多远、山有多高,一批批救援人员、一车车救灾物资、一笔笔爱心捐款,汇聚成爱的长河,源源不断涌向积石山县,支援地震灾区渡过难关,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血脉亲情。

图片

卸载救灾物资

在一起抗击灾难,在一起共克时艰:不同民族的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无坚不摧的抗震救灾力量——
“济南市援助的第一批物资20日就到了,都是受灾群众急需的帐篷、棉被、大衣等物品。”2023年12月23日,在积石山县援助物资接收点,正在忙碌的济南市章丘区挂职积石山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单希峰说,积石山县是章丘区协作结对县,地震发生后,济南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捐赠了总价值1650万元的物资和救灾款,并第一时间送到了灾区。
一口大锅前,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志愿者围站一圈,抬着两大盆胡萝卜往锅里倒,艾尼瓦尔·米吉提抓过一把大铁锹,甩着膀子在锅里来回翻动,阵阵饭香飘荡在活动板房安置点。“再过一小时就开饭,快去准备!”艾尼瓦尔·米吉提大声说。2023年12月21日晚,他们一行27人,带着8卡车物资从新疆出发,疾驰3天到达积石山县。
“驱车向震区一路前进,我们总担心来得还不够快。”带队的阿拉法特·艾海提说,他们来到这里既想让大家品尝到3000公里外的正宗新疆味道,也想让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吃好饭腾出更多时间参与到安置点的建设中。

图片

爱心人士为地震灾区群众提供爱心餐食

在一起抗击灾难,在一起共克时艰:临夏儿女共同谱写了催人泪下的手足深情——
“我们已经从积石山县灾区75户受灾群众那里收羊1540只,支付现金121.68万元……”1月9日,东乡县组织当地16家养殖合作社到地震灾区上门“高价”收购受灾村民的活羊,解决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
“我在新闻报道和微信朋友圈看到地震的消息,知道积石山县的兄弟姐妹遭了灾,真的很心疼。”地震发生后,临夏市折桥镇穆清庄园老板罗燕和她的“团队”赶往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煮鸡、炒肉、烩菜,让受灾群众吃上了可口的饭菜。“我能力有限,帮不了所有人,但只要来我这里领餐,就没有饿着肚子走的。”罗燕告诉记者,她来积石山县只想为大家提供一口热饭。
在一起抗击灾难,在一起共克时艰:同胞情谊在危难中再度彰显——
“随便带一点儿东西,让救灾的‘亲戚’们吃些了再走。”2023年12月27日,刘集乡团结村村民马占林早早起来,去送别前来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和兄弟省市的救援队伍,与他同去的还有村里1000多名受灾群众。
“积石人民感谢您!”“长大后我要成为警察、解放军!”……随着载着救援队伍的车辆缓缓驶入大道,两侧的群众纷纷举起手写的感恩话语纸牌,一遍遍大声道谢。
再挥挥手,再敬个礼,那一句句“珍重”,是临夏人民对救援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由衷敬意和感谢,这份情谊将永远被我们珍藏在心底。

图片

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帮助石塬镇肖红坪村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入住活动板房。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 摄

我们致敬!面对急难险重,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等各方救援力量,不畏艰险、甘于奉献、连续作战,成为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我们致敬!每当生死攸关,白衣天使总是在与死神抗争,冷静沉着、救死扶伤,让我们对奇迹的发生有了更多期待;
我们致敬!面对困难灾难,社会各界纷纷捐助物资善款,大爱涌动,为我们战胜灾难、打赢硬仗注入了强大动力。
锚定使命 践行初心:“中国精神”在这里升华
1秒钟、1分钟、1小时……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和时间赛跑;困境绝地,共产党员与死神抗争。
地震发生后,一个个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一名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深入村社、农户,动员组织群众与灾难搏斗;一支支以党员为骨干的抗震救灾突击队星夜集结,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们浑身泥土、声音沙哑,主动承担安抚群众、搜集灾情、排查隐患、卫生防疫等最艰苦的工作,让党的先进性熠熠生辉。

图片

安置点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面对灾难,每一名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的身影、坚毅刚强的面庞,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地震了,大家赶紧出来,不要待在房子里!”“大家不要慌、不要怕,要团结起来开展自救,党和政府很快就来帮助我们了。”地震发生时,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的老党员赵怀杰第一个冲进村委会,拿起一面锣,一路奔跑敲打,组织群众避险、自救。“我听到村里广场上敲起了锣,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村民安吉秀说。
面对灾难,每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干在最先,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有他们的身影——
打电话、发微信、喊话……地震发生后,刘集乡阳洼村“90后”村党支部书记张国田忙得不可开交,每天睡觉不超过3小时。连日来,他都准时出现在村里5个社的安置点,查看受灾群众生活情况,物资是否发放到位,询问大家缺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冲在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跑。”张国田说,地震虽然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党组织在,就能带领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面对灾难,每一名共产党员和灾区群众一道挽起坚强臂膀,托起战胜灾难的希望——
刘永东是州委政法委下沉积石山县石塬镇秦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地震发生后,他与州委政法委4名干部负责秦阴村的抗震救灾工作。“出发之前,我们就考虑到灾区对火炉、灭火器、一氧化碳报警器等设施的需要。”刘永东说,受灾群众住进帐篷后,他和同事线上线下宣传消防知识,同时给每家每户都安装了一氧化碳报警器,在每个帐篷门口放置了灭火器。
奋斗在抗震一线,冲锋在救灾一线。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地震发生后,我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响应州上号召,应时而动、冲锋在前,17名地级领导包抓乡镇,选派州县8名县级干部兼任8个重点乡镇党委第一书记,145名到村的州直单位县级干部兼任145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657名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主动亮出身份,组建党员突击队380个、应急救援小分队26个,设置党员先锋岗874个,与乡村干部混合编组,昼夜坚守一线,统筹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在35个重点村、集中安置点等成立125个临时党支部,3190名网格员就地转化为救灾队员,严格落实“党群零距离”网格化“1+N”工作机制,启动“平急结合”应急处置机制,在人员搜集、转移疏散、排查隐患、集中安置、互助自救等方面挑重担、打头阵,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震救灾一线。

图片

大河家镇梅坡村安置点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抗震救灾,对共产党员而言,都是一场大考,都是一次淬炼。他们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和人民的召唤,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带头冲在最前沿,带头承担最危险、最繁重、最艰巨任务,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废墟上,倒下的是房屋,升腾的是不屈的精神。
“要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党中央、省委和各族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震后半个月,州上召开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会议,要求全州上下按照既定目标,平稳有序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实现积石山县脱胎换骨变化。

图片

在安置点活动板房安装宽带网线

这是州委、州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掷地有声的承诺。
记者走进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小学和柳沟乡阳山希望小学等学校维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铆足干劲正在拆除危墙体、清理墙面裂缝处水泥块,进行教室内墙面粉刷及外墙保温等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32名施工人员自1月5日进场以来,加班加点赶进度,争取让灾区学生开学时都能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上课。”阳山希望小学灾后维修项目负责人张天应告诉记者,预计在开学前能完成室内施工,达到学生复课条件。

图片

石塬镇肖红坪村安置点淋浴方舱

如今,在积石山县处处可见这样的施工场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困难空前、责任重大。面对重重困难,州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安排部署,在全力保障好过渡期内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恢复与振兴,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建设用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布局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图片

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安置点

地震,震不垮人们的希望;灾难,挡不住奋进的力量。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都是临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新积石山必定能早日建成。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 彦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