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专访丨电动汽车发展并未“产能过剩”——访日本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

+1

-1

收藏

评论0

日本汽车问题专家、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追求绿色低碳是全世界的共识和潮流,当前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方兴未艾,不存在“产能过剩”。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为120.3万辆,仅占全球销量的8%。“将不到10%的比例称为产能过剩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汤进说。

汤进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具备很强的创新优势,能够针对市场动向迅速作出反应,再加上技术及市场份额领先的电池优势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优势,一同打造出中国电动汽车整体上的产业链优势。

汤进说,美国传统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面临中国企业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下降,是“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甚嚣尘上的主要背景。美国抛出这一论调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抑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使自己在博弈中处于更有利地位。

美方官员在谈到“产能过剩”时特别指出补贴问题。对此,汤进表示,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世界各国都在对绿色低碳产业实施补贴。

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为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欧洲多个国家也从公司税收到个人购置等方面普遍对电动汽车产业实施补贴措施。

汤进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竞争帮助中国打造出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这是中国电动汽车能够以性价比取胜的重要原因。“如果研究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就会知道那些说中国汽车因为补贴而便宜、靠补贴席卷全球的言论站不住脚。”

“应该认识到,美国现在放慢了汽车电动化的速度,并不是真的要改变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而是通过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设置各种壁垒等保护主义手段,试图将中国电动汽车挡在外面,给本国企业争取时间,赢得发展机会。”汤进说,“对产业来说,保护主义导致不能充分参与竞争,实际上会延缓技术的进步过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晋诚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