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甘快看】甘肃:探路路衍经济交旅融合新范式

+1

-1

点赞

评论0

从兰州南收费站驶入,沿G75兰海高速公路南行45公里,进入位于定西市临洮县的太石服务区,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首个交旅融合项目——洮河如意湾即坐落于此。

今年4月30日,洮河如意湾迎来开园运行一周年。“五一”假期,该景区推出以“缤纷多巴胺周年趣出圈”为主题的复古游园会、亲子运动会、儿童话剧表演、热气球体验、美味烧烤节等丰富多彩的周年庆活动,吸引了逾20万游客前往打卡。

过去一年,洮河如意湾先后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名单,入围文旅部、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统计显示,一年来该景区累计接待服务游客近60万人次,服务保障车辆20万辆次,实现营收近千万元,成为甘肃省当年投入运营后接待人数、营业收入较高的旅游景区之一。

位于G75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的洮河如意湾(央广网发甘肃新丝路交旅公司供图)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甘肃省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公路运输增值服务逐步丰富,路衍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综合产值不断攀升。

旅途“歇脚地”变身休闲“打卡地”

G75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是兰州南大门的第一个服务区,进出兰州车流量、客流量大,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G2201兰州南绕城高速、安临一级等公路的建成,太石服务区通车数量持续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进入太石服务区的车辆达35万辆次。”甘肃新丝路交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洮河如意湾景区负责人宋波介绍,太石服务区紧邻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洮河,农业、工业、花卉业、商贸业、物流业等相对聚集,马家窑文化、洮河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公路文化、紫斑牡丹文化资源相对集中,这些都是发展交旅融合项目的重要基础。

2021年,甘肃新丝路交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太石服务区启动建设洮河如意湾交旅融合项目。

“该项目是甘肃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首批落地项目之一,总投资2.84亿元。”宋波说,洮河如意湾以洮河之韵,如意之形,融合马家窑文化、公路文化而来,更是一个传承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文化的特色目的地型服务区。

作为“旅游目的地”,要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融合串通,才能提升游客体验和景区效益。

据了解,作为甘肃首个旅游目的地服务区,洮河如意湾在太石服务区原有服务功能基础上,通过盘活存量资源,精心打造了美食街、淘淘兔乐园、如意牡丹园、如意营地、船坞酒店、游船码头、水上会客厅等7大功能区和40余项经营业态。

游客在淘淘兔乐园游玩(央广网发甘肃新丝路交旅公司供图)

宋波解释说,洮河如意湾打造了甘肃首个把特色小吃、品牌餐饮、特产销售融为一体的美食街,解决了游客的用餐问题;打造了帐篷营地、船坞酒店以及房车、马车、树屋等独具特色的住宿环境,解决了游客住宿问题;建成淘淘兔乐园,根据不同年龄特性需求设计游玩内容,打造最丰富、主题化、人气化的游戏内容,成为甘肃首个潮酷艺术探索成长乐园。

“针对景区运营期短、爆款业态少、夜经济不足的短板,未来,我们将围绕水上会客厅功能,积极打造沉浸式体验、文化科普体验、演出演艺、会展会务展销类的高品质业态,特别是水上会客厅属于室内业态,这样就补充了全时游和全季游的一部分。”宋波说。

交旅融合的甘肃星图

交通与旅游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一种互动的资源整合,是通过系统内部的耦合关系促成两者产生“化学反应”。

2019年,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结合发展实际,率先提出了“路衍经济”的概念,并在路衍经济产业架构的引领下,按照“插旗、布点、连线”的思路,积极培育发展交旅融合产业。

当年,甘肃省公交建集团就依托敦煌地区丰富的文旅资源及独特的自然景观,联合酒泉市政府共同策划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交旅融合项目,并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主要建设“两点、一线、一环”,其中“两点”指悬泉置、锁阳城两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一线”是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一环”为瓜州至敦煌旅游大环线。

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央广网发甘肃省交通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2021年,甘肃省公交建集团下属企业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高速公路路衍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研究院,这也标志着甘肃打造路衍经济产业链、培育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大幕正式拉开。

2022年,甘肃公交建集团依托普银公路,建成临洮县后地湾全省首个“交通+乡村振兴”项目。该项目以“深度沉浸式乡村体验”为开发思路,重点培育户外运动、田园观光、休闲娱乐、廉政教育、赛事研学等多功能业态,持续创建“后地湾·爱上山”乡村旅游品牌,构建起交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

在宋波看来,洮河如意湾作为临洮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与后地湾乡村振兴、普济寺服务区项目形成交旅融合、一日游小环线群,也为企地融合发展树立了标杆、打造了样本。

也是2022年,甘肃公交建集团依托G22青兰高速会宁服务区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县域内会师楼、会师旧址、长征胜利景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甘肃省首个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驿站”项目,采用智慧云收费系统打开服务区“后门”,实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周边国省道及会师楼、会师旧址等景区景点的“硬联通”。

G22青兰高速会宁服务区“红色驿站”(央广网发甘肃省交通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未来,我们将紧扣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及‘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服务区品质提升,重点打造动物乐园、水墨丹霞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服务区。”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文波表示,同时全力推动洮河如意湾、“交响丝路1号线”等项目由“爆红”变“长红”,通过持续“引流”,实现交旅融合项目“超长待机”。

持续加码的底层逻辑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甘肃省东西向1600公里均位于丝绸之路上,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甘肃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6万公里,其中,高速(一级)公路突破8300公里,全省“三廊六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成型,县县通高速比例达到93%,这也为甘肃发展路衍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的建设,甘肃‘贯通东西、守望南北’‘坐中连六、涉藏临疆联蒙’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发展路衍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传统交通行业带来无限可能。”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树峰说。

S20嘉若高速昌马隧道施工现场(央广网发甘肃省交通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文旅资源方面,甘肃地处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横跨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富集,被誉为“自然奇观的博物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品质旅游的目的地”。

“甘肃省现有A级旅游景区507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15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0个。”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治纲称,交通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托这些标志性、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甘肃在丰富旅游公路文化内涵,以交通带旅游,以旅游促交通,推动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

“交旅融合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王治纲介绍,2023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甘肃省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提出完善全省“快进”与“慢游”网络布局,加快建设旅游公路,统筹推进省内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

李树峰表示,未来,甘肃省将继续以支持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和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纲,以旅游公路、交旅融合综合体、服务区+项目为抓手,逐步完善交旅融合产业格局,优化路衍经济产业生态,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实现,潜心绘就甘肃路衍经济发展的新图景。

(记者李红军)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杨 晨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