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而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高校应打破‘学科孤岛’,不能关起门来搞科研……”4月7日,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第一宣讲团组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教授在甘肃农业大学结合全国两会有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署,分享了关于“如何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的思考。
4月以来,甘肃省委教育工委本着“有政治高度、有理论深度、有情感温度、有实践力度”的原则组建了12支宣讲团,深入全省49所高校开展“理响校园·培根铸魂”全国两会精神示范性宣讲活动。
其间,40名在甘全国人大代表、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省社科院等甘肃省委宣讲团专家以及思政名师、大学生骨干,以“专家讲理论、代表委员讲实践、青年学子讲行动”的模式入校开展立体化宣讲,将一个个关于奋斗、筑梦、使命与担当的故事娓娓道来,为高校学子带来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从零基础的采油“小白”到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井区党支部书记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红玲,以亲身经历为青年学子诠释“奋斗者正青春”的深刻内涵。“当我在宣讲现场看到‘00后’大学生眼里的光,就想起22年前那个对着采油井立誓奋斗的自己。”张红玲说,“能让更多年轻人接过我们的接力棒,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理论宣讲不是空中楼阁,既要让青年学子听得懂党的创新理论,更要让他们愿意听、喜欢听,最终转化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力。”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第六宣讲团组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说。
代表委员、党校专家、思政名师和学生代表联袂开展理论宣讲,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书面语”说成“知心话”,受到各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朴实的话语和冒着热气的奋斗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热爱和坚守的份量,让我看到了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的无限可能,引导我们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甘肃医学院学生雷芸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冰雅、尚杰)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杨 晨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