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文明之花”常开常盛,近年来,华亭河西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引导村民从基层治理的“看客”变成“主人翁”,激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章立制,树立文明新风
“家风好,子孙孝,阖家团圆最重要;婆媳间,要互敬,相互尊重家安定……”为便于口口相传,河西镇河南村将村规民约条目改写成“顺口溜”,内容涵盖基层治理、移风易俗、村容整治、家风传承等多方面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村民。
文明新风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更要记在心头,见于行动。华亭河西镇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建成了由村干部、老党员、网格长、村民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定期碰头议事,实现村事共商、村务共管、村情共知,让群众切实参与到基层治理的洪流中来。
“咱们几个老同志要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婚丧嫁娶,仪式从简,杜绝大操大办”在村民议事会上,胡青龙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老一辈党员身先垂范,青年志愿者不甘落后,大家积极开展“面对面”倡议宣讲,引导村民告别陋习,学习新风尚。
志愿服务,共建美好家园
每逢周五,街上的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汇成一抹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来自不同的村社和单位,共怀一颗奉献的心,他们手持劳动工具,干劲十足,积极参与“周上街”志愿服务活动,以劳动者的姿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为打造环境整洁、生态宜居的秀美河西贡献自己的力量。据统计,现已经有3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河西镇志愿服务活动队伍中来,开展卫生清洁活动累计150余次。
“村里的独居老人因儿女外出务工得不到照料,我们就广泛发动志愿者,上门帮助老人干家务,陪伴老人拉家常,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为村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庄村支书李拴虎说。
为带动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镇域内形成崇尚榜样、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华亭河西镇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尊老爱幼、孝养老人、和睦家庭等先进典型事迹,持续开展老年人到户服务、节日慰问、关爱活动,联合镇卫生院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宣讲和免费体检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册200余份,免费体检700余人次,在全镇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新风尚。
文化活动,沁润群众心田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办好乡村文化活动,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村民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一段时间以来,“村晚”“村BA”“乡村合唱团”“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乡村文娱活动走进河西人民的视野,收获了大量好评。据统计,近两年来,河西镇共举办文艺汇演活动30余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200余人次,群众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中展现自我,焕发风采。
“有了合唱团,热爱歌唱的老百姓就有了展示的空间,农忙后大家自发组织在田间地头和文化活动广场排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拉近群众距离,真是一举两得。”合唱团成员王杰说。
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提振了精神面貌,还开拓了乡村文娱活动新局面,让乡亲们在富起来之际,满足了更高的文化生活需要,增强了传承发扬乡土文化的责任感。
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大家齐心协力绘就了乡风和美、景色秀丽的农村新气象,用日复一日的善行善举浇灌盛开的文明之花。接下来,华亭河西镇将继续聚力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发挥主动创新精神,不断除陋习、树新风,以广大村民喜闻乐见、善于接受的方式,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让文明之风吹拂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林泽钰 刘敏娟)
来源:华亭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 璐
责编:许玲芳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