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今日聚焦》——老产业焕新 新赛道突围

+1

-1

点赞

评论0


向“新”而行,向“智”而进;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工业发展。

向新求质,以质图强,是实践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之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逻辑。甘肃工业底子厚、韧劲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省统筹经济一盘棋,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蹚出工业发展的创新路、转型路。

积跬步以至千里,在不同历史时期,凭借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甘肃工业稳扎稳打,积蓄了深厚的发展势能。然而,面对工业技术升级、市场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挑战,甘肃工业发展也面临深刻变革。这些年,让老产业发新芽,让新产业蓄动能,甘肃抢占先机、顺势而上,以强工业为牵引,提质增效新型工业化,成为了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在金川集团龙首矿智能车间,工人轻点按键发出指令,电机车自动完成放矿、拉运、卸矿等工序,全程智能“挖矿”,矿区电机车的运行实现了“人车分离”。

从井下到井上,采矿也成了“科技活儿”,而这背后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金川集团乘“数”而上的创新实践。通过实施“三化”改造,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实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同样,这个动力能源集控平台,能实时共享井下的供电、供水等能耗数据,不仅能远程操作,也实现了降本增效。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工业企业实施“三化”改造的重点领域。在金川集团,不仅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加快了升级改造步伐,新兴产业也在加力技术创新,加速成长壮大。镍都实业公司生产的高精铜带,就能把金川上游的铜原料,经过轧制、退火、清洗等多道工艺,加工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出彩”新能源电池,“亮相”半导体封装,一条条泛着金光的高精铜带,在市场应用领域扮演关键角色,不仅解决“卡脖子”难题,跑出新材料发展“加速度”,也打响“金川铜”的金字招牌。

2024年,我省持续健全完善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加快推动工业领域“智改数转网联”。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相结合。全年我省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10项、总投资1522亿元;谋划设备更新项目1262个、总投资3843.84亿元。

天水实施“强工业”行动,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甘肃海林中科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大力投入研发资金,组建了专业的科研团队,全力攻克轴承技术难题。产品性能从普通级向高精度、长寿命、低噪音、免调整方向发展,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技术的革新,数字科技、人工智能AI,丰富的应用场景,正持续赋能工业加速发展。在天水市麦积区工业园区,这个AI算力服务器生产车间里,绿色算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

甘肃燧弘华创是省内第一家制造AI算力服务器和算力板卡的高端工厂,企业通过加快构建高端算力服务器制造、绿色智算中心、AI城市大模型算力底座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全力推进AI的全场景、全链条、全生态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天水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2024年,甘肃加大在新质生产力方面谋篇布局,制定《提升工信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布局建设氢能、5G+人工智能AI、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领域。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主体43家、省级601家,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组建11个创新联合体,攻克国产替代技术74项,研发国际国内领先技术89项。从顶层设计到技术攻关,再到场景拓展,经济新增长点正在陇原大地加快形成。

这段时间,兰州电力修造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为即将投入运行的智慧除尘管理平台进行测试。这套“智慧大脑”接入除尘器设备后,能实现精准管控、智能预警、智慧检修、全周期智慧化运行。

数智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的“必答题”。近两年,兰州电力修造有限公司向“新”而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推动传统产品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改造,企业经营指标超额完成任务。

兰州长信电力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在企业铆焊车间,激光焊接机器人变身“机械手”正挥舞着长臂高效运行,激光焊接机器人响应迅速、动作精准,无需人工操作,可连续作业数十个小时,降低了不规则零件及薄壁件的焊接成本,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多。

春节前,获得甘肃省新产品认证的方大炭素“直径75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现在已经实现量产。正在满负荷生产的这批750超高石墨电极,是来自国外的订单。

应用于钢铁工业的大规格石墨电极,直径越大,强度越高、越耐高温耐氧化。但目前我国石墨电极的最大规格是直径700毫米,方大炭素则把竞争的目标放在了750毫米的直径研制上。

从立项、研制、到实验品在国外多家钢厂不同炉型上试用成功,前后5年,科研团队成功攻克了一项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750直径规格产品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抢占了国际市场。

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硬支撑”。2024年,我省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0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居全国第2位。今年,我省将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老工业基地焕新颜,使现代化产业挺脊梁。

创新驱动、技术升级、绿色转型,挖掘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甘肃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向“新”而行,以质图强,在改旧育新上下功夫、在内培外引上做文章、在绿色转型上求实效,通过“老产业焕新+新赛道突围”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在陇原大地蓬勃发展,甘肃新型工业化成果不断显现,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   森

责编:王学睿

主编:丁守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