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骨头雕刻,1968年出生的魏利明满脸的兴奋,话也变得滔滔不绝。因为他在骨雕上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把骨雕当成一份事业来做。
魏利明在1996年的时候开始与骨雕结缘。那年他去北京看一个展览,一件古代的骨雕作品吸引了他的目光:一块扇子骨上雕刻着小桥、流水、人家,细腻地雕刻出南方小镇的山水风情。这件作品在常人眼中也许不算什么,但在魏利明眼中却是那么的美,那一刻,有着雕刻基础的他决定要自己做骨雕。
回到呼和浩特后,魏利明就四处搜集骨头,开始尝试着雕刻一些小物件。那时候只是业余爱好,可亲戚朋友都特别喜欢,纷纷向他索要,这给了他一个启示,骨雕的市场大有前景。于是魏利明从1998年开始一心扑在骨雕上,并且不断推出新的作品。用牛、羊、骆驼的棒骨雕成花瓶是他的拿手绝活,上面刻着蓝天、白云、牛羊、草原、蒙古包等具有蒙古族风情的画面,这些骨雕作品受到不少人的喜爱,很多都被作为礼物赠送亲友,有的还被带到了国外。
随着对骨雕技艺的娴熟,魏利明又开始对作品深度挖掘,相继制作出镂空骨雕花瓶和彩色骨雕花瓶。然而,骨雕制作工艺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画样和漂白环节上,让他绞尽了脑汁。
怎样在骨头上画图样?选择什么颜料?魏利明反复试验后发现,用彩色水泥效果很好,彩色水泥是矿物质颜料,画上能牢固地干在骨头上,遇水又容易清洗。
漂白是骨雕技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怎样把骨头清理干净?魏利明研究了很多漂白剂,最后锁定了双氧水。他说:“双氧水浓度的配置也是一种技巧。浓度高了会让骨质发生变化,低了又去不掉杂质,最后选用的是浓度为27%的,漂出来的骨头白净没有异味。”
魏利明用的骨雕刻刀全部是自己制作的,刀头包括平刀、圆刀、左右斜刀、三角刀、半圆刀等,根据不同需要有许多种类。
魏利明在雕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先后研制开发了骨雕、皮雕、黄河石雕、金画等,这些艺术作品在艺术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其内涵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奖励。
来源:奔腾新闻
编辑:窦维娟
责编:王学睿
主编:毛丽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