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文明从“河”而来】尖巴昂:探秘安多第一宅院

+1

-1

点赞

评论0

前往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就要先穿过一座大桥从黄河北岸去往南岸。清清的黄河之水,让南岸充满勃勃生机,树木掩映中,一座白塔格外醒目。沿着新修的乡间小道,绿绿的庄稼不断往身后疾驰而去,前行十多公里,就到了被称为安多第一宅院的昂拉千户庄园。至此,也就到了尖巴昂村。

安多藏式建筑的一颗明珠

可以说,尖巴昂村因昂拉千户庄园而声名鹊起,或者说,是昂拉千户庄园的恢弘让再美的村落也黯然失色。

5米高的照壁、7米高的院墙、9米开外的门楼,威严的气势让每一个初来昂拉千户庄园的人不由得为之一振。照壁正面由67组正方形砖雕组成,图案均为佛教“万”字符,刀工精湛,残留的上色依稀可辨。照壁是中国古代宅前客人下马处,是典型的汉式建筑特点。

昂拉千户庄园是青海全境乃至安多藏区保留比较完整的藏式贵族庄园,融藏汉建筑、木刻和壁画艺术之精华,豪华而不失典雅,威严而不失清秀。庄园始建于清代,1941年重建,1949年竣工,由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重建成现在的规模。

该庄园是个院落式庭院建筑,其豪华程度不亚于皇宫大院,四周全是封闭式夯土大墙,高达7米有余,显得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庄园总占地面积为4600平方米,园内分上、下两院和佛殿三层,以四合二层为主,两院三层共97间房屋2700平方米,设有佛堂、办公室、会客厅、卧室等,比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著名的帕拉庄园还多50间房子。可以说:“藏有帕拉庄园,麦有昂拉本仓。”也就是说,多麦藏区的昂拉庄园,完全可以与藏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帕拉庄园相媲美!有关专家称赞这里是“安多藏式建筑的一颗明珠”。

昂拉和平解放

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昂拉千户是1657年清顺治时期册封的世袭封建官职,并世袭至第七代子孙项谦东知。项谦东知出生于1903年,1929年接任千户一职,集神权、祖权、政权于一身,管辖昂拉八庄及贵德、尖扎部分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势力。

在解放昂拉地区时,由于受当时国民党残余分子煽动,昂拉千户项谦东知采取不配合、抵抗的态度,拒绝任何谈判,并发动了武装叛乱。青海军政委员会及各界代表主张军事进剿,并在黄河对岸发射炮弹进行威慑。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力排众议,提出政治争取、和平解放为主,先后17次组织前往昂拉地区进行谈判,经过两年争取,项谦东知对党的民族政策有了充分了解,归顺了政府。

此后,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周恩来总理对习仲勋和平解放昂拉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尖巴昂让人感慨

昂拉千户庄园建筑风格独特,全部用木质结构建造,以四合二层木质结构建筑为主,坐西向东,第一进院四面皆为面宽七间进深两间的丁顶土木结构二层楼,第二间进院正面为单层山顶砖木结构正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西面建平顶土木结构厢房,正面两侧各有一座小角院,为佛堂。整体设计精巧,做工精细,充分体现了20世纪安多藏区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为典型的安多藏汉混合式建筑,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在青海地区民宅中当首屈一指。

庄园总体上傍山滨水,依势而筑,尤其在近6平方公里的公伯峡人工湖旁,显得更加气派和独树一帜。与传统汉式院落不同,昂拉千户庄园民族特色鲜明,虽是二进二出,但上院却在下院顶上,上下两院由下院中厅一座15级梯阶相连。上院建筑与下院形制基本相同,只是中厅为独立建筑,周围有小道环顾,两旁则设有佛龛和经堂,并各有一座通往房顶的木梯。顺着木梯攀上屋顶,视野豁然开朗,黄河岸边的景色尽收眼底,尤其是南侧大门方向,连绵起伏的丹山让人赏心悦目。不过这时我们才发现,因为昂拉千户庄园的过于张扬,让村内很多建筑都失去了颜色。

其实仔细“阅读”,整个尖巴昂村这本书还是很有看头的,无论临近千户庄园的民居,还是稍远处靠近山根的院落,处处都彰显着古朴和耐人寻味。整个村落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高大的树木比比皆是,一条小溪更让村落充满了生机。除了千户庄园,村内旅游景点还有昂哇寺石刻千佛像、嘉木羊二世故居等名胜古迹。

在离开尖巴昂村时,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墙垣虽已侵蚀,柱廊依然挺拔,昂拉千户庄园仿佛一位历经岁月的老人,用已凝固的音符默默诉说着历史的年轮。


来源:青海长云网

编辑:窦维娟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