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壮大集体经济 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1

-1

收藏

评论0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群众财产性收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甘肃积极探索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嵌入到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创品牌等产业发展环节当中,千方百计兴产业、拓市场、促增收,走出了一条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依靠农村生产力的自我发展和外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输血”为“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2024年春节前夕,临夏市南龙镇10个村相继召开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近2.5万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喜气洋洋领取属于自己的股权收益,总额达到150多万元。这是全省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决策部署的生动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省已经有160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成员分红2亿元。尽管每个成员拿到手的钱不多,但作为集体资产收益,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增强集体归属感、促进共同富裕、提高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大影响。

2016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幕。这项新时代“三农”领域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系、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村治理能力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5年,我省根据中央部署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21年底与全国一道如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全省共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6243个,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74.78万人,有532.02万农户领到了股权证,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飞跃。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从2022年开始,全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环节进行常态化“回头看”,通过大数据系统查询纠正集体成员身份“两头占”“两头空”现象10万人次以上,做到“应确尽确”,有效提升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

为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2023年,全省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共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电子账套20560个,95%的村建立了资产资源信息化台账,实现“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与省纪委监委系统“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顺畅对接,构建起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协同化监督新模式。

酒泉市以化解村级债务为重点,念好“实、准、广、稳、严”五字诀,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实现债务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让更多村集体经济组织“轻装前进”。

酒泉市、临夏州、兰州市、金昌市、庄浪县等市县分别开展了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账务分设、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等多项改革试点,持续探索集体权能的多层面实现形式。

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盘活农村闲置“三资”,我省与天津市签订战略协议,共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兰州市、张掖市甘州区承担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任务,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于2023年底挂牌运营,张掖市甘州区完成首笔网上竞价。

各地全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探索出资源开发型、物业出租型、居间服务型、入股分红型和产业带动型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十种模式”。2023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村均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两项指标均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起推进改革的磅礴力量。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守改革底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系统集成,注重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美乡村”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2023年省政府表彰94个“和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是一项必要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由点到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产业支撑,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求发展。为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组织规范有效运行起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飞地抱团”、“公司化经营”等模式,跨界“合作”、跨域“牵手”、跨行“聚力”,让资源流动起来、产业兴旺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

随着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实施,让“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农企“共赢”。

在庆阳市西沟村,村集体统一种植的一层层梯田优质苜蓿油绿青翠,铺展出农业高质高效的鲜明底色;在金昌市龙景村,村集体引进并参股建设的一座座特色民宿古朴典雅,串联起乡村宜居宜业的精彩亮点;在平凉市郭堡村,村企合作的产业园里一盏盏传统宫灯五彩斑斓,照亮了数千名家门口就业农民的致富路;在武威市黄花滩村,多村联建联营的一排排规模化养殖棚内羊头攒动,迸发出养殖业牵引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勃勃生机。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聚焦目标,迈出强村富民振兴乡村的坚实步伐。我省各地合理配置资源、资产、资金等生产要素,探索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产业兴旺,让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让村集体的“腰杆子”越来越挺。目前,全省各地正在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路径,逐步形成了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

编辑:彭若萱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