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撑好知识产权“保护伞”

+1

-1

收藏

评论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是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激发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我省对标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良性发展。

外形诙谐俏皮、憨态可掬,以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为原型打造的文创玩偶实力“圈粉”,一经上市迅速引爆甘肃文创产业,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了解甘肃的历史文化。在游客心里,晒“绿马”也是在晒文化自信。

这件文创产品从设计师研发,到被消费者带回家,中间经过创意设计、开模打样、批量生产、质检包装、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搭建与运营等诸多环节。

然而,设计3个月,抄袭3分钟,甘肃省博物馆“绿马”文创玩偶爆火之后,部分不良商家借此牟利,未经授权对该款产品进行非法仿制,并在网络平台销售。

对原创者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绿马”出圈后,“马踏飞燕”在短时间内就遭遇了商标抢注事件,甘肃省博物馆立即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跟进绿马的商标、外观专利以及版权的注册。

文创产品频频遭遇侵权,极大地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国家下大力气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两个层面对文物和文化衍生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我省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积极开展省内文物、文创产品商标品牌保护工作。

目前,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毛绒玩偶造型已经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铜奔马公仔系列—绿马奔奔、绿马跳跳”也申请了著作权登记,获得了作品登记证书。甘肃省博物馆发布声明强调,博物馆方面拥有此款铜奔马毛绒玩偶的独家版权,没有对任何第三方进行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授权。

开发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先行。从严肃的“镇馆之宝”到憨态可掬的“绿马”玩偶,从手绘初稿到产品实物,一件优秀文创产品的背后,是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长期的反复打磨。

与此同时,甘肃省博物馆建立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梳理馆藏文物信息,从中筛选出经典的、有二次创作价值的文物,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商议馆藏文物知识产权登记保护事宜,进行版权申报,推进商标、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

杜绝盗版绝不只是博物馆内部的“私事”,也不只是监管部门的职责,它还涉及消费者自主的、健康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帮助消费者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购买盗版就是支持盗版产业链的消费理念。唯有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让“发明者”而非“跟风者”获利,才能营造起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绿马”踏飞燕,版权护“驰骋”,我省积极开展文物、文创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在“2024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省文物局正式签署了全国首个文物和文化衍生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为我省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由此,保护知识产权被堤升到了推动地区发展的高度。有效专利227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129项……甘肃中医药大学围绕国家及政府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特色优势,以甘肃道地药材资源与开发应用为重点研究方向,紧贴中医药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坚持自主创新,聚焦中医药成果高质量转化,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如何将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甘肃中医药大学李应东教授带领团队以当归、黄芪为切入点,通过超滤膜提取物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开展了抗辐射作用及机制系列研究,进一步推动甘肃道地药材的开发应用,解决我省此类中药材产量大但附加值低的问题,以科技创新赋能,让古老的中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技术转移,甘肃中医药大学打造中医药领域高水平的成果转移转化与社会服务平台,推进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整合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共建职责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研发及技术创新联盟。

研究团队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前置市场导向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发出了制备工艺先进、功效确切的抗辐射产品——黄芪当归胶囊。

企业为研发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科研院校聚焦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协同创新,聚链成势,加快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位于榆中县定远镇的甘肃陇神戎发制药有限公司建成1000万粒的生产线,黄芪当归胶囊在这里成功转化,实现年销售额600万元。

研发加码、转化升级,让中药在传承创新中历久弥新,为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科研机构支持和企业主动参与的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近年来,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聚力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稳步提升,知识产权品牌建设形成了集群突破的显著成果。

截至2023年底,我省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5252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2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连续6年保持10%以上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幅;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总数位居西北五省第一……一个个成绩的背后,是一顶顶撑开的知识产权“保护伞”,是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的整体提升,是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高位推动。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晓含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