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进取的小城(五)小电池“链”出大动能

+1

-1

收藏

评论0


立足工业主导,聚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深挖资源、延链补链,让小电池释放大能量。

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近年来,金昌市金川区在工业主导上促增量,依托金川集团公司的龙头优势和河西走廊风光能源资源,聚力培育新能源电池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让科技创新为县域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眼下,正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位于金昌市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园区的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0万kW储能PCS生产制造及1.5GWh锂电池储能集成系统项目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金川区首个综合新能源产业及应用基地。

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一座“点石成金”的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镍储量居世界第三,铜、钴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具有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金川区紧紧抓住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有利窗口期,加快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

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作为负极集流体的重要材料,对锂电池续航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2018年之前,新能源电子材料电解铜箔在金昌市乃至甘肃省都处于空白。金川集团铜业公司抢抓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等下游行业高速发展的机遇,依托自身的优势条件,计划改造小极板电解铜车间,建设年产1000吨的新能源电子材料铜箔项目。别良伟,正是产品研发人员之一。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制造上,铜箔属于精密元件,铜箔的厚度越薄,电池的质量就越轻,能量密度就越大,能容纳的电量也就越多。但超薄铜箔的生产并不容易,一卷4000米长的铜箔,在涂布机上,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运行,任何褶皱、串边,都会导致整卷铜箔报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9月,一期试验线的铜箔产品实现了正常销售。后续通过不断扩能改造,积累经验,2022年4月,三期锂箔生产线通电产箔,5月就实现锂箔正常销售,创造出锂箔从通电到实现销售的历史纪录。产品的薄凸显了技术的厚,目前金川集团锂箔系统满负荷运行,成材率稳定在75%以上。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是锂电铜箔,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硫酸锰……这些新能源电池最重要的基础材料,都产自金川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各个科创公司的工厂里。如今,金昌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原辅材料已经实现75%以上本地生产,吸引了一个又一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项目落地,助力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向下游电池成品和终端应用上不断延伸。

方形铝壳电池,也就是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是目前储能电池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电池品种。2022年4月,对照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紧跟行业发展形势,投资10亿元启动实施了2GW时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研判、谋划、筹备与建设,项目终于建成投运,成为了我省首个风光电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填补了省内储能电池的市场空白。目前,金拓二期18GW时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积聚效应规模达到300亿元。

不仅有储能电池,还有动力电池。在金宏翔新能源生产车间内,一节节型号为18650的锂离子电池经过辊压、分切、卷绕、注液等10多道工序后,顺利生产下线。高倍率18650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电池规格之一,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大的特点,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

甘肃金宏翔新能源公司与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日产25万支的锂离子电池项目齐头并进,成为拉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强劲引擎,助力金昌新能源电池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天50万支。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产业,是金川区强县域的硬支撑和动力源。围绕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储能和动力两个应用领域,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电池材料自给率高等方面优势,金川区大力发展风光电、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等产业,促进新能源与多元产业互融互促、集聚集群发展。

产业兴,则县域兴。2021年至2023年,金川区工业产业占GDP比重稳定在77%以上。2023年,金川区风光电装机规模达到346万千瓦,占到市总容量的63%,新能源电池产值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40.5%。

一个地方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能不能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战略基点,进而做大做强县域产业,是重要前提和关键支撑。金川区没有因“家中有矿”停下发展步伐,而是依托矿产资源优势与风光能源禀赋,深挖资源潜力,优化产业布局,以全产业链思维全力招引规模总量大、辐射带动性强、创新水平高的电池产业企业落地园区,形成上、中、下游深度协作的产业体系,积蓄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窦维娟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