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悦听 | 陇原红色记忆——陈海松

+1

-1

收藏

评论0

大家好,我是晨亮,今天的"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陇原红色记忆》,为您分享陈海松的故事。

陈海松,湖北大悟人。1914 年 2 月陈海松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的陈海松聪明、活泼,淘气胆大,经常发号施令于伙伴之间,是公认的“孩子王”。

1927 年 11 月 13 日,黄(安)麻(城)起义的枪声唤醒了大别山区的农民。1930 年春,李陈洼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儿童团,年仅 16 岁的陈海松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受到革命的影响,陈海松对红军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并立志要为劳苦大众翻身从军打仗,因此毅然参军入伍。他到部队不久,即加入共青团。1931 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 年秋天,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的路上,陈海松任 36 团特务连指导员。1933 年初,部队入川打下巴中后,陈海松任机枪连指挥员。同年,在四川杀牛坪战斗中,陈海松奉命率两个连扼守杀牛坪,抗击川军田颂尧部 2 个师 5 个团的轮番攻击,激战三昼夜,毙伤敌 1500 余人,阵地屹立未动,创造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933 年 6月,红四方面军扩编,12 师扩编为红 9 军。因干部严重不足,军部成立教导队,调陈海松任教导队政委。完成培训干部任务后,又调任 73 团政委,不久陈海松升任 25 师政委。陈海松紧密配合红 9 军副军长许世友,率领 25 师参加了营渠战役、宣达战役,都出色地完成了总指挥部交给的作战任务。在宣达战役中,陈海松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右大腿。他坚持指挥,直到拿下宣汉城,才同意把他送往医院。取弹片时,没有麻醉药用,痛得他冷汗珠子直滚,也不哼一声。

在著名的万源保卫战中,陈海松所率 25 师奉命与兄弟部队一道坚守大面山四个半月,与数倍乃至数十倍之敌,展开了极为残酷的攻守战。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仗恃兵多,先后发动了 6 次成团成旅的集团轮番冲锋,奢望一举拿下大面山,但每次都被红军砸了下去。敌人不断付出惨重代价,终不能越我阵地一步,为红四方面军最后粉碎刘湘六路围攻作出了重要贡献。粉碎六路围攻后,1934 年 11 月,总指挥部表彰了功绩突出的部队,25 师的 73 团、75 团分别荣获“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陈海松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久被提升为红 9 军政委,这一年,他刚刚 20 岁。

1935 年2 月,陈海松指挥 25 师攻打凤仪场,迫使敌军一个团缴械投降。4 月,陈海松率 25 师与 27 师会合,会同兄弟部队包围江油,俘敌 3000 余人,前往增援的邓锡侯几乎被生擒。

陈海松潜心研读过《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追击要点》《军事知识研究》等军事理论文章。加上他虚心学习,吸取各家之长,在指挥作战上形成自己的指挥风格。受过他指挥的一些红 4 军部队和地方部队对他的评价很高,都乐意跟 9 军一起作战。当毛泽东得知 9 军的政委才21 岁时,惊喜地说:“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年轻,可还没有他这样年轻的军政委呀!”

1936 年春,红四方面军准备第二次北上,部队在川康边境困了半年,因战斗、疾病、冻饿,减员一半以上。部队情绪低落,陈海松就鼓动大家倒着走,不断有人跌跤,引起一阵阵笑声。草地行军,异常艰苦,他却始终乐呵呵地活跃在部队之中。就这样,在陈海松的鼓动下,部队胜利走出了草地。

1936 年 10 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10 月下旬, 30 军、9 军、5 军相继渡过黄河组成红西路军,陈海松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

过河初期,红军兵力集中,敌军兵力分散。红军接连打了几个胜战后,产生了轻敌思想,认为骑兵也不是那么难打。在正式西进时,红西路军指挥部就采取了分兵的战术部署,把总数21800 余人的部队分为左右两翼,向河西走廊进发,执行打通新疆的任务。右翼部队从一条山地区出发,进占永昌打甘州;左翼为 9 军和总部直属队,由镇虏堡地区出发,进占古浪打凉州,由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

古浪失守,敌人一片惊慌。马步芳严令其前线总指挥马元海不惜代价,夺回古浪。红9军经过 3 天苦战,最终克复古浪。红9军毙伤敌2000 余人,自身也伤亡过半,军参谋长陈伯稚、25 师师长王海青、27 师政委易汉文都英勇牺牲,部队元气大伤。

12 月底,西路军撤离永昌、山丹地区,西进到甘州以西的抚彝(今临泽)、高台一线,又滞留下来。时值滴水成冰、堕指裂肤的严冬,部队忍受着衣不暖身、食不饱腹、水难解渴的奇苦,端着缺少子弹的钢枪,与 7 万多敌人进行一场场悲壮的白刃搏斗。5 军在高台拼战殆尽,西路军集中在临泽东南的倪家营子与敌苦战 7 天,突围至西北方向的三道流沟,又被围困。苦战 5 天,只剩 3000 余人的西路军,终不得西进,改向东南方向的梨园口突围。

1937 年 3 月 12 日黎明,积雪覆盖着甘肃祁连山麓,刺骨的北风呼啸着。西路军大队进入梨园口。9 军奉命扼守在山口。此时,敌人已经占领了一些有利地形,9 军实际上已不足 1000人,枪支弹药也不足,敌人数十倍于我军。为掩护 30 军和西路军总部撤退,陈海松不顾连夜行军的疲劳,带着战士们奋勇断后,浴血搏斗,与敌人拼杀了六七个小时,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从而争取了时间,使总部和兄弟部队安全转移。但他却不幸身中 8 弹,壮烈牺牲,年仅 23 岁。“苍茫高原朔风呜咽,祁连群峰披白静默”。这位年轻有为的红军将领就这样长眠于河西走廊。

后来,在延安宝塔山下,毛泽东和许多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为董振堂、陈海松等举行的追悼会。朱德总司令为红军失去一位出色的高级指挥员而深感痛惜,他曾多次对一些老同志说:“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共产党员网

主播:晨亮

编辑:吕星艳

责编:刘宇红

主编:马梅


相关推荐
兰州新区新闻(4月26日)
  • 新区新闻
  • 4小时前
  • 7 0
+1
新闻晚高峰(4月26日)
  • 新闻晚高峰
  • 4小时前
  • 4 0
+1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