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文明古韵悠悠。
如今,在“人类敦煌・心向往之”这张底蕴深厚的城市名片上,又添一抹亮色——5月23日,敦煌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份殊荣,是18万飞天儿女梦寐以求的向往,亦是敦煌人民十载如一日、潜心磨砺结出的硕果。
敦煌市沙州镇梨园社区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
攥指成拳 合力致远
2015年,敦煌市激昂奏响冲锋号角,拉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幕。全市干部心系文明创建,登门入户,倾听民情;深入实地,查摆不足,确保工作推进与问题解决皆在一线。媒体推出《人大代表替你问》问政节目,推动群众诉求落地。精心打造“‘月’商量・‘越’合美”等协商议事品牌,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构建“一网引领、多网融合”格局,科学划定18个网格,5000余名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正面推动,汇聚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合力。
小家大家不分家,创城全靠你我他。敦煌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文明创建。今年“五一”假期,全市69个停车场10729个停车位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所有城市公交免费接驳,机关食堂变身“共享食堂”,让八方游客备感贴心。
5月3日,受沙尘暴影响,近万名游客滞留各大景区。敦煌市从精准预警到多部门协同,从预案执行到社会动员,织就了一张韧性安全网。“3小时跑赢12级狂风”的“敦煌速度”赢得全社会广泛称赞。
“敦煌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感动,下次还会来!”游客耿欣雅说。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服务敦煌样本,不仅是一座城市以人为本的温度与担当,更彰显出千年古城在文明积淀中孕育的温暖底色。
精雕细琢 向美而行
一座城市怀揣温情,文明的力量方能蓬勃生长。
敦煌市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视作检验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整容”般的精雕细琢,秉持“绣花”般的细致入微,夯实城市的“硬件”根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聚焦文旅赋能与城市服务,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如春笋般拔地而起,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层次与国际形象。敦煌至西宁的“丝路梦享号”国际化旅游列车盛大启航,S240公路顺利建成通车,印度尼西亚、韩国旅游包机业务纷纷开通,33条国内国际航线织就便捷交通网络。46条新建城市道路如脉络般延伸拓展,16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升级,市民与游客的出行效率和品质得以全方位提升。引入北京环卫集团,构建起“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巡查为辅”的精细化保洁体系,落实“门前五包”等长效管理举措,市容环境实现了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蝶变。
敦煌市秉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的理念,着力打造文化之城、艺术之城。开展“美丽敦煌我来绘”文明实践活动,巧妙运用敦煌壁画元素,对城区交通灯、电表箱进行艺术装点,使古老的敦煌文化与现代城市设施完美交融。
敦煌市住建局干部桑亚倩介绍,敦煌市精心设计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五大类特色路灯,在街头安装1800个文创果皮箱,精心绘制文化打卡墙,巧妙设置九色鹿等景观小品,实施楹联牌匾焕新工程,让城市的“文化之窗”持续绽放光芒。
在生态治理方面,科学规划“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疏勒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项目,常态化推进生态造林、义务植树工作。沙枣墩水库、水峡口水库项目开工建设,系统推进敦煌盆地应急补水、后备水源地建设等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2.4%,绿色基底不断夯实。
执绿为笔、向美而行。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敦煌市巧妙利用“巴掌地”“零碎地”等微小空间“见缝插绿”,建成长城小游园、瑞月公园等38个公园游园,栽植花卉65万余株,景观树木17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绿化格局。
2015年以来,敦煌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30余项荣誉。去年,荣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选的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年度“美好文化”城市称号。
崇德向善 铸就城市品格
敦煌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持续播撒文明种子,让文明之花处处盛放。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特别激动自豪。这份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敦煌的,是每一个敦煌人的。”刚刚载誉归来的敦煌文博投资有限公司讲解员李彩芸说道。
文明之花绚烂,源于道德沃土深厚。近年来,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在敦煌巡演,“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走进敦煌。“德润敦煌”道德实践持续深化,274位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脱颖而出,226个各级文明村镇、单位、校园相继创建,108户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闪耀全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敦煌女儿”樊锦诗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壁画修复师李云鹤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客中心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经过各媒体全方位、多样化宣传,这些典型事迹仿若涓涓细流,悄然润泽人心。
“志愿红”耀眼夺目。敦煌市以“人类敦煌・拥抱文明”形象品牌为指引,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起为民服务桥梁。“1+24+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精准服务,470余支志愿服务队、4.9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敦煌有礼”、烟头不落地等文明实践活动1.2万余场次。经精心培育,“甘肃好人”李生寿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简爱’不减爱”“敲门嫂”等40余个贴近生活、独具创意的文明实践品牌陆续涌现,“益捡有礼”入选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入库品牌。通过系统化品牌创建、常态化活动开展、项目化成果转化,敦煌市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崭新格局。
一个模范典型宛如一面旗帜,一名身边好人恰似一个标杆。踏入大美敦煌,满目皆风景,人人讲文明。道德模范树德扬善,文明实践暖人心扉,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文明风尚盛行。
敦煌中学“敦煌风”大课间活动,让敦煌文化溢满校园。
用心用情 守护万家灯火
敦煌市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宗旨,大力推进民生保障与品质提升工程,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敦煌市精心布局,于居民集中区建成20处便民市场与潮汐便民服务点,织就15分钟生活服务网络。165栋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9000余户居民;132栋棚户区危房完成改造,4900余户居民喜迁“新家园”。67个智慧安防小区、16个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建成投用,139个楼院安装3335组智能充电桩。新建改建56座高标准特色公厕,化解市民游客“如厕难”。推进20余公里“三供一排”管网改造,筑牢城市“生命线”。“12345热线”畅通民意,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敦煌市第四中学与第四、第五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敦煌中学教学楼及第六幼儿园项目稳步推进,12所农村学校校车免费接送1080名学子。去年,敦煌中学本科上线率超98%。医疗保障持续加强,敦煌中医院建成启用,市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启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有序建设,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乡村展现新风貌。新建2座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处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5家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点为7万余人次提供便利,尊老敬老之风盛行。农村“八改”工程全面推进,1400余户农房改造升级,13.6公里消防通道畅通无阻,10个“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串联起生态宜居幸福链,奏响乡村振兴动人乐章。
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演唱会。
兼收并蓄 尽显文化自信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千年文明的对话脉络在时光长河中持续延展,于交流互鉴中绽放出熠熠华光。
敦煌市秉持“莫高精神”,传承文化基因,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优秀文化滋养城市文明。
“敦煌文化遗产呈现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共生精神。”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
平台效应日益彰显,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七届,吸引70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走进敦煌文博会》荣获第六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优秀作品奖”。投资52亿元、实施23个重点项目,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圈加快建设。“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在敦煌成立,去年举办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等各类活动485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优秀会展城市奖”殊荣。
文旅融合出新出彩,升级打造的敦煌夜市中亚风情街、上元市集,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荣誉称号。“万人星空演唱会”网络传播量突破100亿,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海媒矩阵12场跨时区直播、63条创意内容引发国际网友热议,总观看量突破530万次,斩获“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全国优秀案例奖。去年,《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千手千眼》四台演艺剧目演出超2000场,接待游客113.7万人次。推出文化研学季5大主题、5条研学线路、75款精品研学课程,敦煌研学产业蓬勃兴起。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去年接待游客达420万人次。
对外交流广泛深入,先后与8个国家的1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16个国家开展“敦煌文化环球连线”。《千手千眼》《乐动敦煌》赴美国、新加坡等地巡演,“敦煌文化周”在哈佛大学举办。22国30名外交官汇聚敦煌,盛赞其魅力。全球2200万人次访问“数字敦煌”资源库。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成为全国首个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国际传播中心,“人类敦煌·心向往之”的城市品牌不断擦亮,备受瞩目。
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上线运营54家独具特色的“敦煌宿”品牌院落。悬泉置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园迎客。培育敦煌书局、敦煌印局等热门网红打卡地,开发100多个主题、千余款文创产品,并投放市场,持续引发全网热潮。开展“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敦煌舞课间操亮相央视,敦煌文化元素校服展现敦煌学子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掀起新一轮“敦煌热”。
敦煌市将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转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与服务水平,提高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及群众生活质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敦煌篇章。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王光义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