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今日聚焦》——进取的小城(七)小核桃的“2.0时代”

+1

-1

收藏

评论0


改优新品种,吃上致富果;打响特色牌,拓宽产业链。

在田间地头,小核桃结出致富果;在坚果家族,核桃仁成了当家花旦。从良种繁育到产品开发,从打响特色牌到拓宽产业链,陇南成县核桃迈进了“2.0时代”。这是成县产业振兴、富民强县的生动实践。这些年成县核桃的出彩出圈,关键在于求新求变,小核桃成了县域发展的“弄潮儿”。

初夏,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枝叶招展扮绿了大垭村,一颗颗核桃果挂满枝头。早上,村民杜应华来到地里,忙活起了“树盘”。

进入了挂果期,给核桃树灭虫害成了村里的大事。村支书崔小飞有些不放心,怕村民们管护上有疏漏,影响丰产增收。他连着几天扎到地里,给核桃树把脉问诊。

多亏发现的及时,杜应华警惕起来,着手打药除害。杜应华是村里的老农人,种核桃将近15个年头,赶上好年景,核桃仁能卖上高价钱,日子也过得宽裕。但时间一长,核桃品相大不如前,再加上市场的波动,价格也卖不上去了,这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过去,杜应华地里种的核桃品种杂,受种植周期影响,出现了品种退化的问题。那段时间,正好村里引进了清香核桃,发展核桃新品种示范园项目。他动了念头,想在自家地里改换品种,但老伴没同意。

老品种的核桃,虽然价格不高,但还能卖些钱。万一换了品种“鸡飞蛋打”,后悔都来不及。杜应华反复相劝,还是拗不过老伴,此后,老两口为改品种的事,别扭了两年时间。看到村民们有顾虑,村支书崔小飞上门做工作。改品种就先改观念,思想活了事情就有转机。他把新品种的前景讲得明明白白,杜应华老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2021年,杜应华在20多亩地里嫁接了新品种,核桃树都成功挂果,同样一棵树,产量增加了10斤左右。以往只能卖核桃仁,如今青皮核桃也畅销市场,去年他家的清香核桃卖了3.2万元。收益高了,劲儿更足。今年他又把剩下的七八亩地,全部嫁接了新品种,信心满满地吃上了致富果。

大垭村地处丘陵山区,种核桃有优势、有潜力。上世纪末,村里家家户户种的都是野生核桃,零散种植、技术滞后,收成好不好也只能“看天吃饭”,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2年,成县全面推进核桃品种改良换优,村里引进了40多个品种,到2018年扩种了1000多亩核桃。

品种混杂,产量不稳定,市场站不稳,成了村里核桃产业的短板。为了找到适宜的品种,村里下决心进行品种改良,在40多个品种里优胜劣汰,最终选中了清香品种在村里大面积推广,让村民们尝到甜头。

这几年,清香品种进入盛果期,品相好、产量高,去年,清香核桃鲜果走俏市场,价格卖到了每斤1.65元,这比以往的老品种高出了一倍,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核桃产业也越来越红火。

在大垭村,干练的崔小飞有两个“身份”。2009年,他带着村里的嫁接队,到外地务工嫁接苗木,成了致富带头人。2021年,他当上了村支书,带领村民们改良核桃品种,还修通了12条“产业路”,串联起农舍院落、田间地头,畅通了村民们的致富路。

改了品种通了路,大垭村的核桃卖得更远、收益更高。去年,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了三百多吨青皮核桃,畅销省内各市州及陕西等地,村民们种核桃有底气、劲头足,产业兴旺的路子也越拓越宽。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从上世纪末开始,成县将核桃产业确定为县域主导产业。二十多年间,核桃已成为成县种植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而产业加速跑的背后,得益于科技力量的强支撑。

大垭村的清香核桃品种,就是在这个核桃科技示范园里,经过长期的试验选优繁育而成。成县核桃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胡永辉在育种上精磨了十多年,是一名科技助农的“核桃人”。眼下,试验品种进入了开花授粉阶段,他每隔两三天就要来到示范园,仔细观察品种物候期的生长情况,详实记录各类试验数据。

这几天,示范园里的4个试验品种要在10天内全部“摘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了问题,胡永辉和团队及时沟通,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保障试验品种的安全性、可靠性。

良种是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从1998年以来,成县采取选引结合的办法,先后引进12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在不同区域进行品种试验,通过对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观察试验,目前已引进国内外核桃良种200多个,自主选育省级核桃良种5个,取得国家林草局新品种命名权7个。

在科技支撑下,成县解决了单产较低、品质良莠不齐等短板,实现了由品种混杂向优质良种转变。自2012年以来,成县累计嫁接核桃树800多万株,核桃良种率达到85%以上,实现了核桃产业品种化栽培目标,全县形成了11条万亩核桃林带和34个示范园。十年间,胡永辉也收获了桃李满园,培养了育种专业人才和核桃“土专家”,融智助力成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育种有保障,种植有产量,产品有市场,如今,这条核桃产业链在全速奔腾。这个车间里,核桃经过压榨、灌装、包装3个步骤,1小时能产出2000瓶核桃油。

作为陇南核桃品牌的链主企业,甘肃九源加速创新步伐,让核桃浑身是宝。自核桃加工项目投产以来,核桃油、核桃肽,核蛋白桃粉,一批批产品生产下线,赢得了市场份额,换来了真金白银,实现了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跨越。

在全产业链带动下,成县的核桃产品种类更丰富,市场更广阔。过去,陇南电商给核桃产品插上了翅膀;如今,升级版的直播带货等电商模式,持续加力人气流量,加码收益增量。这些年,甘肃鑫园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微信商店,拓宽了营销渠道,核桃产品的网单接踵而至。

产品有利润,社员有分红。作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鑫园的社员可以通过资金、劳务、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到核桃种植加工、产品销售环节中,在核桃产业链上,不仅能“分一杯羹”,还能享受二次分红。

打好特色牌,拓宽产业链,是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成县核桃“走出去”的关键一招。截止目前,成县核桃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1万亩,2023年实现核桃坚果产量4.16万吨,产值5.22亿元,农民户均核桃收入8856元。核桃产业成了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让产业有活力,让发展有底气。迈入2.0时代的成县核桃产业,在全产业链上拉满弓、铆足劲,锐意进取,奋力创新,繁育新品种,成就大产业,在全链条的“链”动中,小核桃“跑”出了圈,奏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精彩乐章。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编辑:姬 炘

责编:黄昕鹏

主编:王 娟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甘肃新闻